一段時間以來,金融危機引發了人們對于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此時還遠不能得出結論:其一美國出現問題并不等于別國沒有問題,其二人們很快發現大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危機和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經濟發展模式包治百病,完美無缺。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絕非僅僅信賴出口,而是強調市場與宏觀調控的結合。美國的模式出現問題也絕非市場之過,而是宏觀調控出了問題,這是市場經濟自由放任失去了節律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問題的出現并非首次,而是在西方經濟的歷史中不斷輪回出現的問題。無論是早期的羅斯福新政,還是后來的尼克松主義,里根主義或撒切爾主義都反映了西方經濟對于周期性或輪回性問題的思考。宏觀調控過頭,市場會受到抑制,而強調市場因素過了頭,又會出現市場失靈,無形的手不僅無形而且無力。這里關鍵是一個平衡的問題,而平衡的問題又最難把握尺寸。
無論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還是美國的模式,其實都沒有摒棄市場,而是在市場因素的認識上有所不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問題。單純靠以錢生錢,過于強調信貸經濟的作用而缺乏監管被證明顯然存在缺陷。一個國家的經濟應該保持多元化發展,這才是更為重要的。對中國而言,沒有也不可能放棄被30年改革開放證明是有效的開放和市場的綜合平衡。中國需要調整的仍然是阻礙市場生命力的東西,而西方的改革也絕非放棄市場,而是強化市場監管。
我們在認識經濟發展模式的差異時應該看到,實質上相似,而細節上相異,這是當前不同發展模式的差異所在。其次是由于發展不同階段所帶來的發展方式或發展議程的不同,不同發展階段所帶來的差異雖會長久存在,但處于現代化初級階段的國家還存在發達國家曾經面對卻已經解決的問題,比如在環境保護和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問題等。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面對相似的問題,有些發達國家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國家未來不得不面對的,而有些問題則是發達國家已經面對但又解決的問題,而發達國家又面對一些曾經超越又再度出現的問題。
總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面對的共同問題很多,面對的共同問題多于不同的問題。如果認清了彼此的問題,那么彼此的理解也會加深。因為發展中國家在一定程度上也難以超越發達國家在發展初期所面臨的問題。
在發展模式的探索上,我們更需要關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全球化呼喚規則規范的一律或可兼容,全球化的進程也在推廣著共同性。由此,在全球化時代,我們應該避免分化而強調融合,其中的關鍵是不要渲染或夸大差異,不要設置人為障礙或鴻溝,不要設置不可逾越的界線,而應更多強調共同性、擴大共同性。
人類成果是無國界的,是共享的,開放的國家戰略的意義是共同為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共同分享人類成果。美國和歐洲現化化的發展成就他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學習,而美國等國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擾不僅為美國等國所認真面對,也應該引發他國的思考。同樣,中國的經驗不是秘密,中國的教訓也提醒他國記取。我們或許應該停止所謂“模式”的爭論,更多地互通有無。在當今時代,許多問題都具有跨國性,許多問題都不再是一國內部的問題,而需要各國共同面對協力解決。(作者是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