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制造服務業已成為裝備制造業價值增值的主要來源,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是制造企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本文在對我國制造服務業與發達國家制造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提出了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政府要為制造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延伸產業鏈和專業化分工相結合等措施,構筑產業鏈各環節緊密銜接、功能完善、協調發展的現代制造服務業體系。裝備制造業已離不開制造服務業,制造服務業則已成為企業提升品牌的推動劑。
A:起步較早且全球領先 制造服務業成發達國家支柱產業
制造服務業發展迅速
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客戶需求標準的不斷提高,制造業產業鏈各環節的附加值分布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高附加值環節不斷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兩端,即技術開發、工程成套、維修及再制造服務等環節轉移的趨勢。這些環節的高附加值,給制造企業帶來比單純制造裝配更高的利潤。
為適應制造業產業鏈價值分布的變化,制造業和服務業不斷融合,產生了制造服務業。制造服務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圍繞產業鏈各環節開展的設計研發、檢修檢測、備件配件供應、上線物流、供應鏈管理、設備改造、設備租賃、設備成套、工程總承包、交鑰匙工程、解決方案等,均屬于制造服務業的范疇。
制造服務業的發展,得益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以客戶為主導的時代的來臨??萍妓降目焖偬岣哂绕涫切畔⒓夹g的迅猛發展,使得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更為容易。客戶不僅希望購買到優質的產品,更希望獲得高水平的服務或整體解決方案,這使制造服務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制造服務業在全球呈快速發展的態勢。
從世界范圍來看,制造服務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產業結構優化及經濟服務化的產物。發達國家制造服務業起步較早,在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調整了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實現了以工業經濟為主到以服務經濟為主的轉變,從而得以繼續保持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目前,在世界GDP總量中,服務業產值已超過60%,一些發達國家的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5%以上,而其中的制造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接近70%。因此,制造服務業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
制造服務業越來越重要
美國、日本、歐洲等地區的制造服務業非常發達,其以通信、物流、金融服務等為主的制造服務業已經占到全部服務業的50%左右。如美國制造服務業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超過48%,其制造服務業的增長遠遠超出服務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制造服務業在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增強區域競爭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加就業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知識化和現代服務經濟迅速增長的背景下,國際上先進的裝備制造企業紛紛加大投入。同時,開發客戶在服務方面巨大的潛在需求,逐漸把服務納入產品的價值鏈,更加注重做好產品本身所附帶的服務,使制造服務業成為企業產值的主要來源。在發達國家,許多著名跨國公司的服務業務收益在企業銷售額和利潤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
重在為客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產值中的傳統制造產值比重高達88%,服務產值僅有12%,與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類似。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靠市場份額領先已無法保證較高的利潤,通用電氣CEO韋爾奇敏銳地意識到,價值增長潛力已轉移到下游服務和融資活動上,他提出為客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口號。
所謂的全套解決方案,實際上是滿足顧客獨特需求的產品服務包,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各項需求。目前,通用電氣的制造服務業所創造的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比重已達到70%,傳統制造只占30%。
世界知名企業IBM,近年也大刀闊斧地向裝備制造服務商轉型。一方面,IBM出售許多制造業務,將硬盤業務部門的資產轉讓給日本日立公司,將個人電腦業務賣給中國聯想集團。另一方面,在lT服務與軟件上加大結構布局與研發投入,以21億美元收購提供應用的測試、設計及管理產品的Rational軟件公司,與專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應用軟件的Edwards公司結成戰略聯盟,成為為客戶解決問題的信息技術服務商。
B:個別企業發展良好 我國制造服務業總體處于起步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其中一個主要的標志即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國,已有上百種制造品的產量位居世界之首。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迅猛發展,制造服務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并涌現出一些比較優秀的制造服務企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服務業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
涌現個別優秀企業
以陜鼓集團為例,由于較早認識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客戶真正需要的不是產品而是功能,陜鼓從2001年開始確立了從出售單一風機產品向出售個性化的透平成套機組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出售系統服務轉變,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的兩個轉變發展戰略。經過實施貫徹這一發展戰略,2006年陜鼓30億元的產值構成中,傳統的靠員工搖車把、自制加工完成的產值占42%左右,其余的58%是靠技術+管理+服務來完成的。
再以大連冰山集團為例,該集團的前身是大連冷凍機廠,規模小、產品單一、市場占有率低。從2000年開始,該集團加快從單機向成套轉化,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售前服務—成套設計—產品制造—安裝服務—售后服務一條龍的發展模式。該集團成套工程實現的銷售收入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由2000年的22%發展到2006年的50%,利潤比例由28%提高到69%。
總體落后于發達國家很多
盡管個別企業的制造服務業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總體來說,我國制造服務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與制造業相比發展滯后,相對于發達國家更是落后很多。
首先,服務業結構不合理,比例偏低。目前全球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來自服務業,發達國家更是達到70%以上,發展中國家平均是52%,而我國只有40%。
其次,制造服務體系不健全,抑制了制造服務業的發展。此外,由于制造服務業不發達,盡管我國是所謂的制造大國,但遠不是制造強國。我國的制造商至今在世界500強中席位少得可憐,無法與其他制造大國匹配。
同時,我國制造企業所用主要裝備絕大多數還依賴于進口。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主要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來自國外,其中光纖制造裝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裝備的80%,轎車生產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都被進口產品所占領。
C: 增強產業與企業競爭力 發展制造服務業戰略意義重大
制造服務業是脫胎于制造業而發展起來的,與裝備制造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制造服務業的發展必須圍繞裝備制造業的整個生產過程展開。沒有制造業的發展,制造服務業就失去了需求的來源。
隨著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和專業化分工的細化,發展制造服務業已經成為制造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結果,是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實上,在發達國家,成功的制造企業都將服務放到了優先位置。因此,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帶動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
發展制造服務業能夠帶動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在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制造企業的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不斷調整,從制造領域獨立出來的設計策劃、技術研發、金融、物流、信息技術服務等制造服務活動,對制造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只有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提供全面、完善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才能順利完成。
此外,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打破產業結構的空間限制和工業化水平的束縛而獲得超前發展,可使產業結構演進次序或演進規律發生新的變化。
提高制造業價值增值
發展制造服務業能夠提高制造業的價值增值。隨著全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用戶的需求日益呈現出多樣性、個性化特點。機械裝備的用戶需求已經不僅僅是能夠提供適應特定目標、特定環境的有形產品,而且要能夠提供從產品開發、銷售,擴展到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微笑曲線理論指出,在整個產業鏈中,處在兩端的制造服務業利潤率在20%~25%,而處在中間的純粹制造業的利潤只有5%。因此,制造服務業在裝備制造業價值鏈中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裝備制造業價值增值的主要來源。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我國現有工業發展模式推測,到2020年,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都將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F代制造服務業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加快發展制造服務業,能夠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減輕對環境的損害,是改變靠資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來換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綜上,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促進制造業的能級提升,從根本上講,能夠快速壯大制造企業的規模和綜合實力,增強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D: 政府和企業合力發展 重點培植兩類大型企業集團
國外優秀企業的人均產值之所以能達到中國制造業同行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差別多在于他們不是投資于技術含量低的單純部件的生產制造,僅靠賣力氣、賣產品賺錢,而是占領了技術咨詢、技術開發、技術服務、金融服務、設備成套、系統集成、工程承包等高端市場,直至為客戶提供整體的問題解決方案。同時,他們利用其在全球價值鏈高端運作的經驗,以技術、標準、服務和品牌獲取高額利潤。因此,對我國的制造企業而言,必須改變傳統的、內向的以工廠為基礎的產業管理模式,大力拓展各生產服務環節,推進制造服務快速、高效、優質地發展。
鑒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要大力發展我國制造服務業,必須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面著手。
重點培植兩類大型企業集團
政府層面:一是要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造良好的制造服務業發展環境。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專業化分工,推動服務外包業發展,從供給與需求兩方面激活制造服務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二是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發揮大學、研究院所的科研支撐作用,形成政府的政策支持、研究機構的科研開發、企業的推廣應用一體化的創新體系。
三是要積極實施支持制造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主要通過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支持制造服務業的發展。
四是要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制造服務業集聚發展。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以產業鏈為紐帶,遵循縱向一體化的原則,通過創造出優于其他區域的投資環境,形成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
五是要重點培植兩類制造服務業大型企業集團,形成制造服務業的骨干力量。發展科技創新型企業集團,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新技術、新產品。注重發展工程總包型企業集團,增強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業的系統設計能力、設備成套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貿易服務能力,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真正確立服務至上思想
在企業層面,首先要加快理念創新,真正確立服務至上的思想。裝備制造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要切實轉變重生產、輕服務,重消費性服務、輕生產性服務的思想,積極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的有效途徑、方式和成長機制。其次,要通過產業鏈延伸與專業化分工相結合,構筑功能完善的服務體系;加速信息化技術應用,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提升企業和品牌競爭力;適應客戶需求,創新服務客戶的新策略;拓寬渠道,強化人才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