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關注“機器換人”,一方面通過金順工具、浩天實業等企業,記錄裝備自動化如何推進金華制造邁向智能化,同時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眾多引進自動化裝備的工業企業采用的是國外進口設備,為此本期還通過蹲點凱力特自動化公司等企業,剖析金華自動化裝備制造業如何搶抓新機遇,成為我市工業經濟中的另一優勢產業。
金順工具:“機器換人”推進轉型升級
【蹲點現場】
走進金順工具生產車間,只見一條條輸送原料的生產線將原料輸到模具內,約10秒鐘后,一個個不同形狀的電動工具外殼很快成型,馬上又被約兩人高的機械手輕輕抓起,準確放到傳輸帶上。整個車間,只看到三三兩兩的工人,不見揚塵,不聞“哐哐”的刺耳噪音。
王金虎著一身藍色工裝,正在電腦前認真輸入每臺注塑機的工藝參數。“現在只要管好機器就可以了,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人盯人,擔心哪道工序會出錯。”
今年37歲的王金虎是一位有著11年工齡的機修工,現在是車間的一名技術副主管。
看著如此整潔有序的工作環境,他感慨道:“過去,一個人管七八臺機器就很累。現在一人管14臺機器依然感覺很輕松。”他說,傳統注塑環節每天都要制定計劃,因為在生產中大多憑借經驗,每個流程要加多少原料靠的是“感覺”;現在,配了自動輸送帶和集中供料系統,機械手能夠精確控制給料,不僅提高了精度,還避免了因給料過多導致的原料浪費。
金順工具總經理助理胡建林指著車間內兩條運行自如的生產線說,是“機器換人”換出了企業發展的新天地。
對胡建林來說,這兩年的春節是他過得最舒心的,因為“機器換人”,他既不用擔心節后用工荒,也不用愁產品銷路。
2011年,“金順”投入七八千萬元進行了廠房改造,并引進50臺旋臂式機械手,用在臥式注塑機上。因此,公司每年至少節約人力成本500多萬元。
“一個普工的年薪已達到4萬元/年,而且招工越來越難,不如通過設備投入來確保生產能力。”胡建林說。“機器人”雖然價格不菲,但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臺傳統的注塑機至少需要配備3名普工,50臺注塑機就需要150人,一名普工的年薪是4萬元,僅普工一項工資支出就需600萬元;采用機械手后,目前50臺注塑機只需配16名普工,工資支出64萬元,這項工資成本至少可節省536萬元。
“更關鍵的是,機械手操作定位誤差很小,能有效降低產品不良率,使產品品質提升,大大提升了人均生產效率。公司產能在原有基礎上至少提升了30%~40%。”胡建林說,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之后,也更愿意留下了。
嘗到“機器換人”甜頭的金順工具,隨后又在精工車間引進連續自動拉伸設備和級進模具。原先需要經過沖壓、成型、拉伸等20多個傳統工序,現在只需通過兩臺設備就能自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