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生產線為山東普利森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第一條油缸缸體智能化自動生產線,是該集團公司承擔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智能數字化機械加工車間”的項目。此前,該種類型的自動生產線只在國外發達國家有所應用,而國內尚無先例。據了解,該生產線適用于汽車前置液壓油缸外缸、一二三級的機械加工,可以實現工件在各個工序間的自動傳送、自動上料、自動加工、自動下料。生產線主要配置機器人、內孔、外圓的粗、精加工設備,配備深孔刮滾機床、數控車削加工中心、外圓磨床及控制系統等。
其主要規格、技術參數為:鏜孔直徑范圍φ63~250mm,鏜孔深度范圍500~2000mm,車床最大工件旋徑φ560mm,車床最小夾持油缸外徑φ100mm,車床最大夾持油缸外徑φ320mm,車床最大車削油缸長度2500mm,最大油缸重量150kg,機器人最大抓取重量210kg,機器人機械臂回轉半徑2700mm,機器人動作速度2m/s,機器人移動速度30m/min,機器人可攜帶工件數量3個,占地面積(長×寬×高)36000×10500×2650mm。生產線所采用的機器人為德國KUKA公司生產,線上的機床均配備刀具檢測裝置、每次加工前自動檢測刀具破損情況,確保了加工尺寸穩定。該條生產線也可以加工其它種類的油缸,滿足生產線內機床設備加工工序的零件,而不只局限于汽車前用液壓油缸的加工生產,所以說它是山東普利森集團朝著高端復合型、柔性化、智能化方向進行產品研發的有力見證。
另據了解,汽車用前置液壓油缸是一種應用范圍廣、產品需求量大、加工精度要求嚴格的汽車零件,年需求量約60萬只、加工精度為IT7~IT9,加工工序復雜,需要多種機床配合加工,國內情況多為單機生產,工件結構參數變動時,操作者需要重新編制多個機床的數控程序并且需要重新設置機床的參數,此過程使用的時間長且產品質量效果不理。
而山東普利森集團該條生產線的誕生將會徹底解決困擾油缸生產企業原來以多臺單機組織生產的低效率生產模式,它帶來的將是一種打破傳統模式的全新智能化生產模式,會大大降低液壓油缸生產成本。該條生產線通過工業以太網實現設備的互聯與集中監控,基于信息技術構成集成化的車間現場管控系統,全面實現了機床的集中管理與控制,大大提升了國內缸套、軸類零件加工的自動化水平,實現了自動化上下料和均衡化混流生產,其生產節拍大約在12~15分鐘/件左右,可以滿足油缸生產企業對于高效率、低成本投入的期望,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文章鏈接:中國機床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