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來,國內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的安全意識有所提升,但對比國際同行,許多專用機械安全市場仍處于初級開發或未開發的階段。
目前在國內,汽車、大型機床等一些領域安全意識較強,但一些小型機械設備,如小型的沖壓臺,以及印刷、包裝機械等輕工行業對于機械安全問題并不是很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本的考慮,另一方面則是目前國內沒有相關法規或者其執行力度不強。但其實這些機械設備都是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險性的。
我國包裝機械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大多數企業不知道國家在機械安全方面的要求,其中不乏一些大型企業。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一些包裝機械企業為降低成本想方設法節省材料,一些安全裝置被認為沒有必要而省略,認為只要機械性能滿足用戶要求就行了,根本不考慮安全隱患。
在紡織機械行業也存在類似的狀況。據數據顯示,目前紡織行業中由于機械產品所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量的70%~80%。但目前,機械安全還沒有引起紡織機械企業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為保證產品安全性而需要投入額外資金時,企業通常視之為負擔。絕大多數用戶在購買設備時看重的是產品的用途、價格和質量,安全問題常常被忽略。
這與國內的機械安全標準體系缺乏執行力不無關系。據了解,我國各有關標準化技術組織共制定了100余項機械安全標準,這些標準為避免和減少機械安全事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貫徹執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國內機械安全標準的貫徹力度不夠,企業因為標準的要求會增加成本而沒有積極性,政府對于機械安全標準的貫徹執行沒有強制性辦法,缺少對機械設備安全的專門監管。而標準的協調性也不夠,機械安全基礎類(A類)、通用類(B類)標準與C類(產品類)標準之間的協調性存在一定問題,主要體現為相當一部分C類標準沒有貫徹A、B類標準中的有關安全要求。機械安全標委會與其他機械產品類標委會同屬并行的技術委員會,機械安全A、B類標準與C類標準的協調涉及多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工作內容,而目前我國缺少這種機械安全標準化工作的協調機制。目前,對機械安全系統性研究還比較欠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夠。而且。我國缺少類似于歐盟機械指令的帶有法規性質的文件,以其統領機械安全標準化工作。
而在國際市場,關于機械安全要求的各種法規卻已經成為了國內機械設備制造商的一大阻礙。歐盟的CE認證中均有關于安全性的規定,不符合其規定的機械設備將不能獲得這張出口歐盟的通行證。與此同時,各類針對專業機械的指令也在不斷生效。如最新版機械指令2006/42/EC, IS011111《紡織機械安全要求》、IS09902《紡織機械噪聲測試規范》,紡織機械的CE認證將以修改后的IS011111、IS09902系列標準為依據,成為機械制造商進入歐洲自由貿易市場的通行證。
近年來,國內機械安全相關標準的完善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以有效引導國內機械制造業不輸在國際市場的競技場上。
機械安全標準是其中子課題之一。針對壓力機、起重機等事故多發機械設備的安全問題,將加快制訂專業機械安全標準;并將重點研制安全特征與參數、安全防護裝置、與機械安全相關的人類功效學要求等領域的機械安全標準,為專業機械設備的安全標準提供技術支撐;還將分析研究“機械安全風險評價”系列國際標準,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評價方法,使設計人員能夠按照標準,設計出“本質安全”的機器,盡可能消除或減小機械產品生命周期內的各種風險。
相信國內機械安全標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將帶動機械安全產品市場的熱潮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