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船舶報
“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科研院所如果不想把自己轉變為企業,就一定會被并入某個企業。如今的科研院所,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只做研究的科研機構,更像是高新技術企業。每一家科研院所都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明確自己的商業模式,思考如何賺錢,讓自己活下去。”不久前,談到科研院所的發展,到京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所長金東寒如此告訴記者。
金東寒掌舵的七一一所,是中國唯一的船用柴油機專業研發機構。近年來,產業化的加速推進使該所從一個單純的研究所,轉變為集研發、生產、服務、工程承包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實體,目前已有3家下屬專業公司,擁有柴油機、熱氣機、動力系統集成、艦船機艙自動化、熱能工程與技術、能源服務等六大產品板塊。
事實上,產業化已經成為船舶行業眾多科研院所過去多年共同選擇的發展道路。如今,包括七一一所在內的多家科研院所大膽沖破體制藩籬,建立起了自己的經濟實體,研發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院所產業化是發展趨勢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轉化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卻并非易事。金東寒說,科研院所有很多類,并不是所有院所都適合走產業化道路。但對于應用技術開發類研究所來說,產業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他坦言,七一一所如今的道路也是被逼出來的。該所曾經為客戶開發一款柴油機設計方案,收費比競爭對手少20倍,幾乎連成本都無法覆蓋,最終客戶還是選擇了別人,這讓他們看到單純“賣技術”很難養活自己,于是下決心走產業化道路,研發自己的產品。“最初是什么掙錢做什么,后來一些產品慢慢形成規模,我們現在很多產品擁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單項產品銷售收入都在億元以上。”
與七一一所一樣,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產業化發展也是風生水起。該所注冊的雙瑞科技產業集團下設11個產業公司,開發的心臟支架產品占有三分之一的國內市場,并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投產了我國第一條完整的鈦產業鏈,海綿鈦的制造實力位居國內前三。在全國人大代表、七二五所所長馬玉璞看來,“院所產業化肯定是一個趨勢,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事業單位變成企業,自己有造血功能。特別是應用類研究所,如果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科研就沒有意義;院所自己要有生存能力,也才能留住人才”。
位于無錫的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主要從事船舶水動力學、結構力學等的基礎研究,其產業化發展同樣不俗。該所不僅發揮自身科技實力,研制出突破7000米深度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而且開拓了高速游艇、公務艇、全回轉推進器、環保型保溫棉生產線等多個市場。在當前船市蕭條的背景下,這些業務不僅沒有受到嚴重沖擊,而且呈現出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全國人大代表、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顏開說,“中船重工集團公司一直鼓勵科技產業化,強調按照多元相關原則,凡是與自身專業相關的研究領域都可以進行產品轉化。一些實現了產業化的產品,都是基于我們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危機時技術往往更有用武之地”。
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研發
實現產業化之后,科研院所將直接成為創新主體,可以整合產學研等各類優勢資源,集中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金東寒說,以前研究所成果一大堆,但能賣出去的很少,現在的研發更強調市場導向,研發的目的是為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所謂研發成功就是客戶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你的產品和技術,這樣的創新才是有價值的。
2011年,七一一所推出了具有自主品牌的6CS21/32中速柴油機(見下圖),該機型在性能指標、成本及排放標準方面皆優于國際同型產品,今年將實現銷售方面的突破。金東寒說,“前幾年市場好,很多企業都覺得沒必要做研發,現在市場蕭條,不研發就是等死,但找不到研發方向或做得不好就是找死,這確實是對企業一把手的一個考驗”。他十分欽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對研發的重視,他說,華為堅持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用于研發,這使其從一家代工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自主產品的國際公司。目前,在遠洋低速柴油機領域,中國企業還是通過購買許可證的方式來生產。但經過業界10年、20年的努力,開發出中國自主品牌的遠洋柴油機這個夢想是有可能實現的。
顏開也十分看重科研院所科技實力背后蘊藏著的強大能量。他認為,危機往往是推動技術創新的關鍵動力,船市危機不僅沒有削減七〇二所的業務,而且使該所比以往更加繁忙了。“由于市場不好,業界對節能減排指標提出了很高要求,這就為我們創造了機會,因為開發高效節能環保的船型和裝置正是我們的特長。”據他介紹,七〇二所正在開發一款安裝在螺旋槳上的消渦鰭,這款產品放置在螺旋槳后面,可以回收部分能量,市場需求很大。“螺旋槳設計原本就是我們的強項,加裝節能裝置以提高螺旋槳的效率,這一產品使得技術有了用武之地。”
產業化需制度和文化保障
產業化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無可置疑,但如何平衡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關系,也是院所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長期的產業化過程中,七二五研究所摸索出了一條“一所兩制”的管理模式,即保留傳統的研究所模式管理,注重考核科研質量和水平,注重專利和成果轉化,服務于船舶行業;同時注冊科技產業公司,通過資本對科技產業進行集團化管控。在人員待遇方面,七二五所動了很大腦筋。馬玉璞說,為了能夠保證科研和產業人員相對穩定,該所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個一線城市類似專業的科研和產業人員薪酬做了調查,最終依照4個城市的平均標準為員工訂立薪酬,這在很大程度上留住了人才。
七一一所同樣也在平衡科研與產業人員的待遇。除在薪酬標準方面盡量做到留住人才外,該所還不斷為科研人員創造各種發展機會,比如與國外公司進行聯合設計、到國外進行深造和培訓、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自身研究成果等。但是,金東寒也不無擔心,“現在,有些研究人員如果做了3年研發沒有出成果,他們就覺得做研發沒價值。對于科學研究來說,要靠好奇心驅動,單純想著掙錢是不可能有成果的。所以,營造創新文化是一個大的難題”。(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