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2012年芬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達到32%,是歐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我們的能源戰略是到2020年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38%。”日前,芬蘭就業和經濟部部長簡在赫爾辛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芬蘭擁有著廣闊的田野和低洼的草地,茂密的森林和形態各異的湖區。在這個四季交替的國度里,芬蘭每年的溫差可以達到80攝氏度以上,盡管在這樣嚴酷的氣候條件下,芬蘭卻依然是一個以高科技、環保和大力發展新能源而聞名的國家。
木材是主要燃料來源
芬蘭位于歐洲北部,有三分之一的國土處于北極圈內,既沒有煤礦,也沒有石油,除了森林和湖泊外再無其他可供大規模開發的資源了。
那么對于這么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哪種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最大?核能、風能、太陽能?答案都不是,到目前為止芬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主要燃料來源是木材。
“在芬蘭,80%的可再生能源是作為林業的副產品產生的”,簡對記者坦言,從芬蘭現有的能源結構來看,大約有23%的能源以木材為燃料。
與不少北歐國家相比,芬蘭的能源分布更具特色,尤其是對木材燃料的使用。對此,簡對記者表示,芬蘭擁有世界領先的造紙產業,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有鑒于此,芬蘭將不能用生產紙和紙漿的部分樹木,用作可再生能源的燃料。
較之芬蘭,鄰國挪威和瑞典的能源消耗卻不是依靠木材和石油,而是依靠于水力發電。盡管芬蘭擁有近二十萬個湖泊,然而像瑞典電站規模的水電站在芬蘭確沒有建設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芬蘭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沒有像挪威和瑞典那樣有較大落差的地形優勢。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近年來芬蘭政府也在通過補貼市場差價的方式,促進芬蘭風電產業發展。
“2011年芬蘭的風電總裝機容量達199兆瓦,2012年為288兆瓦,其中2012年共有風電機組163臺。”芬蘭技術產業聯合會顧問PatrickFrostell對記者說,“芬蘭風電裝機容量的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2500兆瓦,2013年在2012年的基礎上至少再建125兆瓦。”
除了風電以外,記者了解到,目前芬蘭共有4座核電站,第5座核電站預計將在2013年到2014年建成,第6座則可能在2020年投入使用。按照芬蘭工業能源委員會的設計,2050年核電將提供芬蘭40%的電力,水電和風電將平分秋色,各達到13%,熱電聯產幾乎會提供20%左右的能源。
新技術浮出水面
對于芬蘭而言,能源安全始終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久的將來仍然可能會面臨自身能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對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這一問題,芬蘭就業與經濟部負責人JuhoKorte鄄niemi對記者表示,“到2020年芬蘭預計將投入數十億歐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據了解,芬蘭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和確保新技術的開發,政府正積極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對于創新型企業,政府不僅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而且對這部分創新型企業的大小、廠區選址也沒有任何限制。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芬蘭政府在企業研發方面針對項目發展的不同階段,還提供了不同的支持機制。”中芬金橋創新中心客戶服務經理陳適停對記者說。
在研發早期,主要通過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作為一個主要機構,發起相關課題項目讓企業申請,通過發放貸款或者是補助的方式對需要扶持的領域提供支持。同時,企業也可以自己提出課題,隨時向Tekes申請研發基金的支持。
在后期階段,芬蘭創新基金(Sitra)、Finnvera以及芬蘭工業投資公司(TESI)將為企業的后續研發提供資金支持。當企業進入到商業階段,芬蘭政府則通過各地的經濟,交通和環境中心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各種創業支持,如培訓,人才招聘,業務咨詢以及國際化等。
可以說,芬蘭對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創新的投入,近年來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尤其在廢物轉換成能源領域都擁有非常好的專業技能。
芬蘭造紙業巨頭芬歐匯川就發現了一種低成本的方法,用以從制漿殘渣粗妥爾油中提煉車用生物柴油。該公司開發經理赫利勞莫拉表示,“這種生物燃料完全是可持續型的,因為我們的原料并非來自于食物鏈,而是來自于已經送去工廠制漿的松木。”深色的粗妥爾油被從制漿過程中所產生的皂質殘留物中分離出來,然后運送到生物煉油廠,在化學反應器中進行提純和氫化,并最終被提取出來制造純凈的液態烴。
JuhoKorteniemi向記者介紹,目前美卓公司、富騰公司和VTT公司已聯手探索出一種生物油技術,這個叫熱解的技術可以用來生產生物油,所生產出來的生物油可以用來代替燃料油和其他的礦物油成分,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西班牙記者兼外交官安格爾卡尼維特就曾再其著作中表達過芬蘭人如何熱衷于技術創新,或許正是因為芬蘭人對創新的熱情和芬蘭政府對科研的重視,芬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才得以不斷發展。(記者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