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二屆三次職代會暨2013年工作會議提出,從今年起的8年間,公司將投資約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9.4萬千米、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4.6億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同時到2020年建成27回特高壓直流工程。
隨著特高壓工程的連續核準和開建,我國電工裝備制造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特高壓成套輸電設備的研制成功,改變了中國在電氣設備制造領域長期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發展模式,取得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實踐的全面突破,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突破 技術設備升級
2005年3月21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工作匯報。會議紀要指出,發展特高壓電網是電力工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滿足未來我國電力需求持續增長的重要保證,是優化我國能源配置的有效途徑。
特高壓,這一當時在國內尚屬全新的事物,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后,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要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特高壓開展了認真的調研,調研重點是國內特高壓設備自主研發、自主制造和部分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可行性,國產化所需要的生產、試驗條件情況,以及供貨工期等。
“相對于發電設備的生產,我國輸變電設備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些落后,通過特高壓輸電設備的研制和生產,就會補上這一課,使之同步發展。”原國家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在調研后說。
自2005年國家同意啟動特高壓工作以來,先后有包括30多位院士在內的30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國內外11家機構,組織參與特高壓論證,國內主要電力科研、設計單位和9所大學參與特高壓研究設計,500多家建設單位、數萬人參加特高壓工程建設,200多家設備廠家參與設備研制和供貨。
在摸索中前進,難度可想而知。盡管美國、蘇聯、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先后開展過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研究,但總體來看,國外特高壓發展仍處于試驗研究和實踐探索,在商業應用上并未取得突破。
“我們遇到的特高壓輸電的所有設備都是全新的。過去不僅是我們自己沒有,而且國外也沒有。這么多年了,國外已經不再研究了,沒有可供借鑒的產品,也沒有可供借鑒的技術經驗或者標準,肯定要自主創新。自主創新,特別是設備,難度是很大的。”公司交流建設部副主任、特高壓交流輸電項目第二完成人陳維江說。
在隨后的幾年中,經過科研攻關人員和廠家的全力攻堅,我國特高壓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壓核心技術和全套設備制造能力,實現了特高壓變壓器、電抗器、6英寸晶閘管、大容量換流閥等關鍵設備自主研發制造,徹底打破了ABB、西門子等國外制造廠商長期以來的技術壟斷。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的設備國產化率接近70%。
如果說特高壓交流、直流示范工程的建成投運實現了我國特高壓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那么上述兩項工程自投運以來的穩定運行,則充分表明了我國自主研制設備的可靠性,足以滿足大電網運行的要求。特高壓輸電項目的研發成功,大幅提升了國內設備廠家對關鍵設備的研發、制造能力,帶動我國輸變電裝備制造業實現全面升級,特高壓研發設計、制造工藝和試驗檢測能力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電網技術實現了從引進到輸出、從追趕到引領的重大轉變。
特高壓設備的研發成果還應用于超高壓設備技術升級。國內骨干電工設備制造企業借此形成核心競爭力,已掌握國內市場主導權,并全面進軍國際市場,實現了高端產品出口零的突破。2009年以來,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但我國特高壓和超高壓主設備制造企業出口不降反升,500千伏及以上設備產品的出口總額達1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40%,中標的海外工程分布在北美、中亞、菲律賓、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特高壓和超高壓設備已成為國內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有力武器。
領跑 建立國際標準
領跑世界,這是當今日益強大的中國在各個領域孜孜以求的目標。對于特高壓輸電技術和設備而言,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領跑者。
國際大電網委員會專題報告指出:“特高壓關鍵技術和設備取得的重要突破性成果,對推動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重大意義,是一個偉大的技術成就,是世界電力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也毫不諱言中國在特高壓輸電領域取得的成就:“中國挑戰美國創新領導地位并快速發展的相關領域包括,最高電壓、最高輸送容量、最低損耗的特高壓交流、直流輸電。”
近年來,在國家鼓勵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大背景下,公司加快國際化步伐,從菲律賓到巴西,從葡萄牙到澳大利亞,從俄羅斯到委內瑞拉,國際業務由點到面不斷突破。在此過程中,積極參與能源、電力國際標準制定,推動特高壓等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國際標準,提升我國在國際電工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就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標準建設,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經營發展成本,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并樹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培育和打造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獨特競爭優勢。一旦企業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則將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非常有利的位置,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企業標準化—標準國際化—企業國際化”成為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的重要策略。
面對難得的機遇,公司在持續推進特高壓技術和設備研發的同時,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壓輸電技術標準體系,其中,特高壓交流技術標準體系共7大類77項標準,特高壓直流技術標準體系共5大類123項標準。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電壓成為國際標準電壓。
此外,國際大電網委員會、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成立了8個由中國專家主導的特高壓工作組,正在主導編制相關國際標準,有38位中國專家進入國際大電網委員會工作組和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國成為國際電工委員會常任理事國,國際電工委員會2個秘書處設在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出任國際電工委員會副主席。
從國際標準接受者到國際標準制定者,在電工行業全球性的競爭中,我國無疑將會贏得先機。
發展 市場空間廣闊
當前,我國能源開發重心逐漸西移、北移,而負荷中心在東中部地區的基本格局長期不會改變,能源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大范圍優化配置是歷史的必然。再加上煤電運緊張的矛盾依然存在,西南水電、內蒙古和西北電力外送“瓶頸”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新能源發展迅猛,2020年風電裝機將超過2億千瓦、光伏發電超過5000萬千瓦,必須依托大電網、大市場進行優化配置和消納。
特高壓電網有利于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有利于節省線路走廊和節約土地資源,有利于節省電網建設投資和運行費用,有利于減少煤電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的呼聲日漸高漲。
未來8年間,特高壓電網發展將實現大提速,電工裝備制造業同樣將會迎來黃金發展期,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以南瑞、許繼、平高為代表的國產裝備制造企業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特高壓技術,使技術迅速轉化為批量生產的能力,隨時準備投入到新的攻堅戰中。
同時,中國特高壓技術的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矚目。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國家紛紛提出了利用特高壓技術進行遠距離、大規模輸電的規劃或計劃,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或組織也加強了與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技術方面的合作。2010年2月,沈陽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得了印度國家電網公司逾1億美元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采購合同。這不僅是印度首次從中國企業采購特高壓輸變電工程設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向國外批量出口特高壓輸變電高端產品。
放眼全球,能源科技創新正處于新的活躍期。現在的領先并不意味著永遠的領先,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這一競爭中占據主動,只有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運作之間形成一個緊密的鏈條,做好方方面面工作,才能凝聚各方力量,始終行走在大發展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