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鏈接:2013年控制網技術專題---中國工業迎來機器人時代
采油三廠在1200多口注水井應用直讀式超聲波雙流量高效測調技術,使單井測調時間減少一半以上
機器人測調注水井創效2億多
技術人員到現場檢測該技術應用效果。
日前,記者從采油三廠獲悉,該廠技術人員研發的直讀式超聲波雙流量高效測調技術在該廠累計應用1200多口注水井,完成測調萬余井次,創效2億多元。
“這項技術不僅在我們廠應用效果良好,在采油一廠到采油六廠等多個單位應用后,成效都很好,就連吉林、遼河等油田都派技術人員學習并引進應用了這項技術。”負責該項技術的采油三廠工程技術大隊工藝室主任李立東說。
測調技術是保證分層注水后不同滲透率油層均勻開發的一項重要工藝。70年代以來,油田開始進行偏心分注,實現了注水井的多層段細分,但是測調效率很低,平均單井測調得4.5天。
2003年,采油三廠工程技術大隊工藝室成立項目組,開始了提高注水井分層測調效率研究的攻關,研究出了存儲式水量自動測調技術,實現了自動判斷水量多少、自動調節測試,單井測調時間減少到3天。
雖然存儲式水量自動測調技術已經很先進了,李立東堅信測調技術還能再進一步。他帶領項目組成員繼續分析論證,于2007年在油田率先提出了利用“雙流量計”結構進行差值法計算單層水量的測試方法,并進一步將這項技術與電纜直控技術相結合,于2008年研發了直讀式超聲波雙流量高效測調技術,并在全廠推廣應用。
有了這項技術,工作人員只需操作計算機控制井下儀器,就能反復上下井操作,實現單層注水量的精確識別,還能夠實時監控單層注水流量,達到了精細注水的目的。該技術使單井測調時間減少到2天以內,測調周期縮短至4個月,測試合格率提高10%以上,調配效率提高近40%。“形象地說,這項技術就是設計了一個‘機器人’,讓‘機器人’去完成以前繁瑣的測調工作。”李立東說。
在項目組的努力下,直讀式超聲波雙流量高效測調技術推廣應用五年來,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實現了井下管柱識別功能,自動化程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強,適應于各種注水工藝管柱。而且該技術具有細分注水級數越多,高效測調工藝越優越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