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工程師和企業家精神于一體的實業家,鑄就福伊特百年基業
為現代造紙業和水輪機制造奠定基石的先驅,開創工業新時代
(2013年5月15日,海德海姆/上海)全球領先的技術與工業服務供應商、德國福伊特集團將于5月17日紀念集團創始人弗里德里希•福伊特(Friedrich Voith)先生逝世100周年。弗里德里希•福伊特以其技術發明和企業家精神奠定了現代造紙業、水輪機制造的基石,被公認為一個時代的工業先驅。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于1840年7月3日出生于德國符騰堡州的海德海姆,24歲時加入父親約翰•馬休斯•福伊特(Johann Matthäus Voith)的作坊。 1867年,他正式接管該作坊并創建了福伊特。作為一位具有遠見的工程師和企業家,弗里德里希將造紙、水輪機制造和水力發電作為公司的核心業務,并不斷開發新的業務、進行海外擴張。1913年5月17日,弗里德里希逝世,這時他已成為符騰堡州最有聲望的實業家之一,而福伊特也從一個只有30名員工的作坊發展成為擁有3000多名員工、以出口為導向的多元化企業。
如今,福伊特集團擁有造紙、水電、驅動、工業服務等四大業務部門,員工總數達42,000人以上,業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年銷售額達57億歐元,是歐洲最大的家族企業之一。作為相關行業的“隱形冠軍”,福伊特為能源、石油與天然氣、造紙、原材料以及運輸與公共交通等行業樹立標準。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是一名杰出的工程設計師,遠遠走在時代前端。由于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對公司未來規劃的明確定位,福伊特得以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擁有國際聲譽的大公司。”福伊特集團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林哈德博士如此評價這位福伊特創始人的成就。
從商人之子到企業家
1840年7月3日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出生于海德海姆。他的父親約翰•馬休斯•福伊特(Johann Matthäus Voith)是一名技藝精湛的鎖匠,開辦了一家小作坊為各類水輪驅動的工廠提供維修服務,主要針對造紙廠。幾年之后,福伊特開始設計印刷機和紡織機。1859年約翰•馬休斯•福伊特研制了碎木機,在工業技術史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發明為現代化、低成本的紙張生產鋪平了道路,海德海姆從而成為造紙業的搖籃。
福伊特集團的誕生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在1864年加入了父親的事業,1867年接管了這個擁有30名員工的公司,開啟了公司的新篇章。這一年也被認為是福伊特集團的誕辰。
這名本科工程師雄才大略,帶領公司不斷創造輝煌。他為公司增加了多項發明專利,不斷推動國際化的發展。以造紙機為例: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完善了父親的碎木技術之后,成就了紙張生產的工業化,紙張才成為大眾日常用品。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擁有良好的人際網絡,不斷與符騰堡其他企業家積極交流。他和戈特利步•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在斯圖加特大學相遇,不僅相互分享完美主義思想、創新精神和對技術的熱情,而且成為了終身摯友。
多樣化發明再創佳績
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福伊特開拓了新的領域:建造水輪機,從而獲得了新的市場和客戶:該項發明迅速發展成為可持續水力發電的一項關鍵技術,福伊特也成為此行業內世界聞名的企業。這使得弗里德里希•福伊特成為電氣化的重要先驅。
福伊特1908年在德國建造了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確立了自己作為符騰堡創新公司的主導地位。在這項工程中,福伊特發明了將電力轉換成可再生能源的方法——這遠遠領先于21世紀公眾對能源轉換、低價電力或者可靠的蓄能系統等話題的討論。
活躍的國際角色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很早就洞悉時代的發展趨勢,他從1893年開始不斷拓展國際市場,公司的國際聲譽持續提高,水輪機的出口尤其使福伊特名聲大噪。1903年至1912年之間,福伊特參與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項目——尼亞加拉瀑布水力發電站,為運營商提供了12臺當時最大的弗朗西斯水輪機。這份合同使福伊特在世界范圍內成為專業技術和“德國制造”品質的代名詞。
社會責任感
弗里德里希•福伊特是一名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他是第一批為員工建立健康保險和養老金機制的工廠主之一。福伊特在工廠里引入十小時工作制,為員工建造住房并且創建工會。弗里德里希•福伊特在1910年建立了一個內部學徒作坊,奠定了現代青年職業培訓機制的基礎。同時,這也提供了一種從公司內部挑選合適員工的方式——這在當時是一種真正革新的管理方法。
1913年,國王授予弗里德里希•福伊特符騰堡榮譽十字勛章和終身貴族地位。
1913年5月弗里德里希•福伊特逝世以后,他的兒子瓦爾特(Walther)、赫爾曼(Hermann)與漢斯(Hanns)接手了公司的管理工作,成功地延續了父親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