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研究顯示,盡管目前市場狀況不佳,然而成本競爭力的提升將促使可再生能源在2013-2030年期間新增電力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69%-74%。其中最有可能的情景是,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成本相對化石燃料的進一步下降,以及地熱和生物質等不間斷發電的清潔能源的發展,到2030年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年投資額將比2012年增長2.3倍,達到6300億美元水平。
2030年可再生能源成主力
彭博新能源財經2030年世界能源市場預測匯總了能源發展的最關鍵決定因素,其中包括經濟發展,全球與地區需求增長,技術成本升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發展前景及化石燃料市場趨勢。基于這些因素,按“基準情景”、“快速發展”和“墨守成規”三種不同的情境進行分析。
其中,“基準情景”是被認為最有希望實現的情景。它顯示2030年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將要達到6300億美元,是2012年投資額的3.3倍。此次2030年投資預測分析比彭博新能源財經去年的分析結果高出35%,屆時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預測總裝機容量也提高了25%,達到35億千瓦。
在“基準情景”下,預測電力領域2013至2030年期間70%的新增發電容量都將來自包括大型水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只有25%仍將是煤炭、天然氣或者石油,其余部分將是核能。太陽能和風電將成為2013至2030年期間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最大來源,分別占到30%和27%。
需求持續增長
盡管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另兩個情景分析都略有不同,但都預測了未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繼續增長。在“快速發展”情景假設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將在2030年達到8800億美元,2013至2030年累計共需9.3萬億美元。同時將另需要2萬億美元的額外資金,投資用于建設長距離輸送系統、智能電網、儲能和需求響應等基礎設施。而在較為悲觀的“墨守成規”情景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4700億美元,2013至2030年累計達到6.1萬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經濟與商品部總監Guy Turner表示,盡管自2011年以來清潔能源投資量有所下滑,但可再生能源技術仍將是未來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關鍵部分,即使在世界經濟和政策發展較不樂觀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彭博新能源財經總裁Michael Liebreich表示,清潔能源存在供應側產能過剩的問題,以及頁巖氣的廉價誘惑,充斥著各類新聞報道,忽視了可再生能源成本及其各種能源系統接入技術成本不斷下降的事實。最終,成本的下降將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