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機床行業面臨轉型升級痛楚的時候,其實市場中也在醞釀巨大的商機,比如工業機器人。
“數控系統行業出現不小的下滑,但是機器人卻增長喜人,展示了良好的前景。”近日,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何敏佳在談及去年的市場運行時表示。
市場由外企主導
英國經濟學家保羅.麥基里認為,以互聯網、新材料和新能源為基礎,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經到來,而數字化智能制造的主體就是工業機器人。當前全球社會組織形式和經濟發展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衰減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有望閃亮登場,“逆襲”人類工業化進程。
制造業迅速進入機器人時代已成為大勢所趨,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和實際應用正悄然替代廣大一線工人。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部署了100多萬臺各種工業機器人。其中日本的機器人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工業機器人規模近40萬臺,占全球總量的40%。
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正在迎來爆發式增長。從2010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較2009年增長了1.71倍,當年工業機器人保有量達到52290臺。2011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約22600臺,同比增長51%,增速繼續保持世界之最。根據世界機器人聯合會(IFR)和中國機器人網最新數據,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將達到3.5萬臺,占全球總量的16.9%,成為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有鑒于此,包括ABB集團、安川電機株式會社和庫卡機器人集團在內的全球機器人行業巨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目前,僅上述國外企業就占據了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的55%以上,且仍在不斷強化布局優勢。
民營資本熱情高漲
2011年7月底,郭臺銘情緒高昂地宣布富士康將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3年后機器人規模達100萬臺。他同時透露,富士康將專門成立機器人公司進行高端機器人研發和外購機器人的系統組裝,其100萬臺機器人將主要用在噴涂、焊接、裝配等工序上。
來自富士康2012年的半年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份,富士康國際員工數量為7.55萬人,而2010年年底富士康國際員工數量還有12.67萬人。
自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來,國內外企業紛紛瞄準中國市場,加快開展機器人研發和制造。目前國內制造業行使用機器人的企業日益增多,在珠三角地區年增長速度已達到30%-60%,尤其在裝配、點膠、搬運、焊接等工業領域,已經掀起了一股機器人使用熱潮。
據悉,華為、中興、比亞迪等企業都在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一些中小型手機、LED顯示屏企業也紛紛采購裝配和點膠機器人,單價約20萬-50萬元。
在煤礦制磚領域,2012年3月,ABB宣布為大同煤礦集團塔山煤礦提供碼垛機器人解決方案。在塔山煤礦中,4臺ABBIRB660碼垛機器人配套淄博功力的制磚設備,取代了傳統人工作業,這也是碼垛機器人在國內第一次應用于煤礦制磚領域。
2012年年底,機器人生產系統在混凝土機械行業也同樣實現了應用,去年10月,攪拌車攪拌筒內焊縫焊接機器人生產系統在中聯重科沅江工業園正式啟用,該系統的使用在國內混凝土機械行業尚屬首次。
而在國內,面對機器人應用這一廣闊空間,上海、昆山、唐山、重慶等地政府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引進研發和制造企業,爭相打造機器人產業。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的研發步伐也在提速。
“三一重工2011年年底與重慶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機器人項目,目前機器人研發已經作為獨立的項目組分離出研究院。”三一重工智能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
但由于我國機器人制造企業起步晚,并且受制于基礎工業,在機器人核心部件伺服電機、減速器、控制器以及傳感器上自主生產能力較弱,不少核心部件需要進口。
從目前來看,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主要有沈陽新松、廣州數控以及哈工大海爾機器人有限公司,規模企業并不多。主要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還存在小規模、作坊式生產,品牌影響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用戶認可度不高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發展所面臨的瓶頸。
過去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復合增速約30%,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0%和德國的25%,市場空間很廣闊。與中國當前狀況近似的日本,上世紀80年代曾因人力成本上升驅動機器人行業10年復合增速近50%。
由此預計,未來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復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