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企業需求 強化目標服務
來源: 中國科技網 作者: 晏燕
北京凱普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曉華自嘲是個“空中飛人”。作為國內具有實力的半導體器件提供商,陳曉華和他的銷售團隊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全國各地奔波。但是3月22日下午接到北京市豐臺區科委副主任魏欣亞的電話時,雖然他已拿到第二天中午的機票,但是仍然不假思索地回答:“明天我等你。”
“盡管要出差,但是我知道魏主任她們一定又給我帶來了好思路和重要信息,就是放棄出差也值。”在陳曉華眼里,魏欣亞和她率領的“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豐臺工作站”(以下簡稱“豐臺工作站”)團隊,提供的政策咨詢、需求對接等服務,每一次都是雪中送炭。陳曉華認為,在豐臺科技園區創業,這樣有針對性的目標服務,將大大降低企業的發展成本。
“深度挖掘企業需求,為其提供目標服務,是實現科技資源有效使用的重要實踐。”作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的成員單位,豐臺工作站對“平臺”建設見解獨到,“開放科技資源是優化創新環境必要的條件,而提高科技資源在創新活動中的應用成效,則是優化創新環境的充分條件。實現后者的前提即是對科技資源需求的深度了解和分析。工作站作為平臺中最接地氣的組成部分,應該深度挖掘創新需求,并以需求為導向,要真正起到‘技術獵頭、服務提供商和平臺資源向企業傳輸渠道’的作用,切切實實服務企業的創新創業。”豐臺工作站的思考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認同和大力支持,并將其選定為“平臺”資源目標服務的試點單位。市科委領導強調,試點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讓科技資源為企業和區域創新提供貼心服務。
思路是明確的,要讓科技資源成為創新活動中最給力的助推器。但是應該選擇怎樣的實施路徑?“平臺”經過3年多的發展,已經引導北京市約90%的科技裝備實現了社會開放,其開發總量已經達到全國第一。事情做到這一步,文章如果還是做在科技裝備的開放上,可拓展的空間就快到天花板了。思前想后,最根本的發展路徑卻是要深度挖掘創新需求,看病開方,這才貼心。
這個思路讓人豁然開朗,企業創新的需求是否僅是技術咨詢?在技術轉移的路徑選擇中需求的節點在哪里?企業創新與區域創新的需求是否相同?循著挖掘需求的思考,一個目標服務的思路浮出水面。
企業發展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創新的形式可以多樣,既有自主創新也可以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而合作開發的模式也是多元的,產品測試、技術咨詢、共建研發機構等。在創新的過程中,政府的引導政策應該如何使用?怎樣解決融資難題?目標服務的理念讓“豐臺工作站”做起事情來有板有眼。凱普林已經在激光發生器的研發和產品銷售上做得順風順水,但是仍有開拓新產品研發需求,“豐臺工作站”為其推薦了北工大的一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激光器成果,讓凱普林在后續發展中有了底氣。
“豐臺工作站”一展視野,可干的事情很多。2011年北京市提出建設“種業之都”。將豐臺區定位為種業“會展和總部功能區”,并承辦2014年北京世界種子大會(簡稱“種子大會”)。“豐臺工作站”從目標服務的理念出發,確定了為種子大會提供策劃、專家咨詢和智力支撐的服務內容。
依托“平臺”豐厚的智力資源,讓“豐臺工作站”的目標服務體現出高屋建瓴的色彩。“豐臺工作站”利用“平臺”匯聚的技術、人員資源,推動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和示范,支撐“種子大會”展示基地的工程改造。整合科技資源服務豐臺區籽種產業“硬核”建設,以期通過市場化、規范化的品種權與資本交易平臺,促進種子實物交易和產權交易,推動籽種產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此同時,依托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高校院所,服務與支撐區農委升級建設種子基礎檢測實驗室、聯合共建種子特色檢測實驗室、申報加入國際種子檢測檢驗組織,完善豐臺種子檢驗檢測體系。
“豐臺工作站”就這樣找到了自己目標服務的實踐空間,在工作實踐中,充分體現了“平臺”服務、支撐的定位和要求。北京市科委以資源整合實現目標服務的探索,也由試點開始成為了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在由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承擔的一份關于“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研究報告中,有關專家通過對“平臺”50余家成員單位抽樣調查后指出,強化對企業和區域創新需求的挖掘和目標服務,將是提升科技資源使用效率的重要路徑之一。(記者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