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日前在訪華期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跨國企業將不再帶有屬地性質,隨著新興市場需求的攀升以及高端制造業的興起,企業“全球化”運營是大勢所趨。
記者:當前,在華跨國制造企業出現回流趨勢,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羅旭德:隨著全球化的深入,“離岸”跨國經營模式已經成為過去時。勞動力成本不再具有戰略導向作用,跨國企業正在轉變運營戰略,即不再延續只在某一地區生產再將產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傳統經營模式。取而代之的新規則正在主導跨國運營:第一,盡可能貼近消費市場,哪里有消費者就在哪里落戶,跨國企業將不再帶有屬地性質。第二,向消費者提供更智能的高精尖產品。很多跨國企業像西門子一樣,將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置于同一地區,這樣更有利于企業創新,也能快速迎合消費者需求。
現代的跨國運營是以一個研發基地為軸心,通過輻射效應使其各分公司共享創新成果的模式。例如,西門子在德國研發的智能城市技術,能使西門子全球各運營公司實現遠程技術對接,將最新的城市化技術應用到各國智能城市建設中。
工業自動化解放了勞動力。勞動力成本不再是吸引跨國企業落戶的主導因素,企業會綜合考量市場需求潛力、供應鏈成熟度、稅收政策以及監管環境等因素。目前,部分跨國企業之所以將生產基地回遷至研發中心所在地,是出于多重考量,如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政府激勵措施、新市場需求等。西門子便是如此,繼在上海建立了生產基地后,迄今為止,西門子共在華設立了17家研發中心、73家運營企業和65個地區辦事處,中國已經成為西門子在德國以外的第二大海外市場。
記者:高端制造業如何把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并贏得發展?
羅旭德:技術創新是關鍵。第三次工業革命就在當下,其核心是能源再造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例如3D打印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管理以及新材料技術等。西門子在工業軟件與自動化技術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美國登上火星的“好奇號”就是利用西門子工業軟件技術生產的。我們提供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技術能夠優化從產品設計和開發到生產、銷售和服務的整個產業鏈,為產品投放市場縮短50%的時間,同時大幅降低生產企業的能源和污水處理成本。
在全球制造業總體收縮的情況下,西門子擴大了在華業務布局。去年3月份,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生產和研發基地在成都開工建設,這是西門子在中國設立的最大現代化數字工廠,采用了當今最先進的工業軟件和自動化生產技術,幾乎不需要多少人力。該數字化工廠在德國的母工廠每年能為西門子創收凈利潤10億歐元。
記者:西門子未來在華的運營戰略是什么?將拓展哪些領域的投資?
羅旭德:中國市場在西門子全球營收中占8%,是西門子的第二大海外市場。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西門子2012財年的中國業績卻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營收額達到63.5億歐元。
西門子視中國市場為其“本土”市場,在中國市場設計的產品也暢銷歐美等地。西門子在深圳建立了核磁共振醫療設備廠,生產的醫療產品30%內銷,70%銷往日本、德國和歐洲大陸。隨著人民幣影響力的提升,西門子近期成立了專注于人民幣風險投資的投資實體,該公司將主要投資能源、醫療、工業、基礎設施及與城市相關業務領域的初創及成長型高科技企業,在原有美元投資的基礎上,用人民幣為更多中國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中國農村醫療的發展,我們將專門研發中國農村消費者需求的智能產品,拓展中國醫療產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