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的增長,但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挑戰,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并存等,這些都制約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對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為我們下一步建設創新型國家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作為經濟活動參與各方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企業應該成為創新的主體。
具體分析,企業之所以應該并能夠成為市場創新的主體,原因在于以下幾方面:其一,創新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生存之道。在市場經濟的機制下,一個新技術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市場重新洗牌。創新可以引領企業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而且能夠給創新主體帶來超額利潤,是企業獲得長期領先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其二,企業家有能力洞察機遇、把握創新。市場上成千上萬的企業中有一部分脫穎而出的企業能夠持續成長,原因之一就在于這些企業家能夠具備不斷創新的品質。可以說,企業家是最能發現創新潛在價值、最能抓住創新潛在機遇的人群,也是最有膽識參與創新的人群。其三,企業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有知名品牌,而企業品牌的經營需要經久不息的創新。品牌的魅力在于歷經逆境的磨難、在于獨特的品質和能力,這些魅力都來自源源不斷地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使企業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賦予品牌吸引消費者的獨特魅力。
但是,創新并不容易,唯有優秀的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持續不斷地創新。首先,創新意味著改變。然而,既有的市場條件下參與各方一般都有惰性,只有具備膽識的企業家才會為了獲得源源不斷的超額利潤而不斷進行產品的推陳出新、不斷創造新的生產方式。其次,創新是有成本的。創新的成本既包括沉沒成本也包括邊際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具有一定冒險精神的企業家,才會勇于承擔沉沒成本以確保自身不被市場淘汰;相比于其他市場參與方,只有企業才能準確把握創新的界限,尋找合理的成本邊際。再次,創新不僅意味著風險和挑戰,更意味著不確定性和失敗的可能。只有真正立足長遠的企業才會知難而進、不斷創新。
那么,企業怎樣才能真正發揮創新的主體作用呢?這需要創造良好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首先,企業創新源于市場需求,企業創新效果要由市場檢驗,企業創新成果需要在市場上實現。因此,企業創新需要有成熟、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其次,企業創新所面臨的外部環境還有政府層面的因素。健全、合理的法律法規和良好的政策環境是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的重要保證。此外,企業發揮創新主體的功能還需要有過硬的創新技術。企業過硬的創新技術主要依托于技術市場、人才市場的發育和完善,以及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面臨著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內部轉方式調結構壓力加大等挑戰。在這些背景下,只有創新驅動,我國經濟才能不斷提高效率、持續健康發展。這需要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創新事業中來,通過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創新產品等,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共同建設創新型國家。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