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強基層,加強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已成為新醫改第二階段的重點之一。因應政策導向而動的外資企業正紛紛強化對華基礎醫療戰略的投入力度。
在成都召開的2012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上發現,包括西門子、飛利浦、通用電氣(GE)等外資醫械巨頭均推出針對基礎醫療的創新醫械產品,甚至還包括針對基礎醫療戰略的專項解決方案。
“在國內醫療器械設備市場,外資和合資企業成為主力軍,進口產品在中國已經形成銷售壟斷。”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姜峰表示,在中國醫療保健技術市場,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三家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高端市場,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70%。而目前這些國際醫械巨頭正將敏銳的觸角轉向基礎醫療領域進行深耕細作。
打造“基層價值鏈”
飛利浦在本次醫博會上啟動了以“傳遞健康,惠及大眾”為主旨的“蒲公英”工程,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包括適合產品、融資方案、便捷服務、培訓教育、信息平臺等多層面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各項需求,設計打造完整的“基層價值鏈”,標志著其將在華全面推進基礎醫療戰略的實施。
據悉,為確保基礎醫療業務在中國的有效開展,事實上,飛利浦很早便著手規劃,在公司內部成立跨部門、跨學科的“基礎醫療業務部”,整合優化公司各類資源,使飛利浦基礎醫療在華完整覆蓋科研、生產、市場拓展及團隊建設,在公司內部打造通暢的“端到端”價值鏈,形成完善的運行機制。
此前,飛利浦曾在沈陽與國內醫療器械龍頭東軟醫療建立了合資企業,生產中低端X光機、核磁共振、超聲儀,滿足中低端市場需求,專攻其擅長的超聲等領域。如今,飛利浦正以金科威為基礎醫療服務平臺,通過“蒲公英”工程,擬強化其在華基礎醫療市場的份額。
“在過去的三年中,中國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取得了飛速發展。放眼未來,讓基層在整個醫療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已成為業內共識。”飛利浦醫療保健大中華區總裁張文明指出,基礎醫療業務已成為飛利浦全球業務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飛利浦將利用在高端市場中積累的優勢和經驗,積極地服務基層醫療市場。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2000余所縣醫院裝備配置平均缺口30%,西部地區甚至超過50%。而在新醫改向基層傾斜的政策引導下,這一缺口市場的填補顯得更加緊迫。外資醫械巨頭已經紛紛開始在這一市場排兵布陣。
GE集團臨床系統部曾承諾,推出全新的農村基礎醫療產品,并實現每6個月推出一款新品的目標。而西門子中國內部代號為“SMART”的戰略計劃早于 2007年即已推廣,簡單易用、維護方便、價格適當、可靠耐用和及時上市的產品已經開始在基層細分市場探索。西門子中國區高層曾表示,希望SMART創新產品不局限于醫療設備,并同時擁有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客戶,最終占中國區總銷售收入的20%。
扎根“第二本土市場”
事實上,隨著中國市場地位的凸顯,2010年9月,飛利浦全球總部將中國定位為“另一個本土市場”,并加大了研發、制造能力。
張文明透露,飛利浦于2009年在蘇州投資建立的醫療影像基地即將投入生產,為基礎醫療業務的發展提供本土化的研發和生產支持。
“高端醫療器械市場的年增長率約為10%,而中低端醫療器械的增長率達30%。”張文明表示,飛利浦醫療保健事業部去年在中國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高于行業同期增長速度,而這一業務領域將毫無疑問成為飛利浦中國的一個重要策略和最大優勢。
飛利浦醫療保健大中華區副總裁、基礎醫療業務負責人曾進川向記者表示,飛利浦的基礎醫療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在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屬于先行先試,今后會把從中國得到的經驗與飛利浦全球基礎醫療市場分享,飛利浦印度公司代表已經到中國來交流了相關基礎醫療層面的經驗,并于今年開始籌備印度本土戰略層面的基礎醫療團隊,這也是貫徹飛利浦把中國作為“第二個本土市場”整個戰略的一部分。
有業界人士指出,中國基層醫療機構數量龐大,分布廣闊,醫療診治水平參差不齊,這些都是基礎醫療工作拓展所面臨的挑戰。中國地廣人密,區域差異很大,基礎醫療的發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頂層設計是否能有效地貫徹到基層中去。曾進川對此十分有信心,“飛利浦醫療保健為基礎醫療業務配備了完全本地化的團隊,憑借我們強大的執行力、貼近市場的運營優勢,以及飛利浦全球的先進技術與創新能力,都確保我們能夠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
“飛利浦在中國市場是長期的投入,把我們的根扎得很深,不管是工廠,還是人,或者是資源,或者是市場的投入。”張文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