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為市場化的減排機制,合同能源管理被中國政府視為減排利器。1996年,世行第一次把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概念帶到中國。到2010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資已經達到40億美元。不過相比西方40余年合同能源管理的經驗,中國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改進。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現狀如何?發展過程又面臨怎樣的瓶頸?看看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怎么說。
王曉東
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中國能源效率融資計劃(CHEEF)、中國節能測量和驗證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CRESP)工作組以及上海低碳城市項目的負責人。
目前,世界銀行正在上海市長寧區與當地政府合作,準備做一個低碳城市項目,其中,大部分是建筑節能。因為長寧區是商業區,大部分碳排放是從商業建筑來的。
“十二五”期間,中國力求實現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源強度降低16%、碳排放強度下降17%的目標。在此背景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節能環保產業位居榜首,節能服務產業更是被寄予引領整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厚望。
作為市場化的減排機制,合同能源管理(EMC,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被中國政府視為減排利器。2010年,中國政府專門推出了鼓勵合同能源管理的相關政策(《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從而開啟了中國合同能源管理上里程碑式的一年。
不過相比西方40余年合同能源管理的經驗,中國在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改進。世界銀行作為最早向中國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理念的機構,至今仍活躍在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的一線,并繼續起著引導國內合同能源管理商業模式創新、向中國政府提出政策建議等作用。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現狀如何?發展過程又面臨怎樣的瓶頸?為此,早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王曉東。
王曉東是中國能源效率融資計劃(CHEEF)、中國節能測量和驗證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規?;l展項目(CRESP)工作組以及上海低碳城市項目的負責人。她為20多個發展中國家政府就清潔能源領域提供建議。
“中國用15年走過了美國40年的道路”
1996年的時候,世行第一次把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概念帶到中國。到2010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資已經達到40億美元。這是什么樣的概念?美國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鼻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其能源管理合同的投資也就是40億美元到50億美元的規模。
2011年中國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以后,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還在繼續往上增長,而美國的發展已趨于平穩。中國將來肯定是會超過美國的。
東方早報:合同能源管理最早興起于美國,世界銀行將其引進中國。請你介紹下世界銀行在合同能源管理這塊的整體情況。
王曉東:世行和中國在能源合同管理上的合作,有四個里程碑。
第一個里程碑,是在1996年的時候,世行第一次把合同能源管理這一概念帶到中國。這是個完全市場化的概念,中國在節能上之前采用的是政府補貼、行政命令控制等手段。
用市場的機制,這是一個關鍵性改變。世行是怎么做的呢?通過我們第一期的項目建立三家EMC公司,這個概念是我們做項目時引進的。這三家EMC公司的發展,好比在中國播下了種子,以后就有很多EMC項目成長起來。
但它們面臨最嚴重的瓶頸,就是融資難的問題。做EMC的大都是中小企業,沒有很多資產去擔保給銀行。因此,世行在2002年又做了中國節能項目第二期,給這些EMC建立一個擔?;?。同時,世行還在中國建立了EMC協會。這是第二個里程碑。
但是,即使提供了擔保,節能企業融資還是非常困難。于是我們就從中國的銀行入手,從2008到2011年,世行提供了4億美元的貸款給中國進出口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這三家銀行轉貸給工業企業做節能。我是這個項目的項目經理,這個項目正在執行中,還沒結束。這是第三個里程碑。
2011年是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發展的一個頂峰,這是第四個里程碑。2011年,中國政府推出對合同能源管理產業的優惠政策?,F在節能服務公司做合同能源管理的項目,能獲得政府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政策推出后,合同能源管理產業如雨后春筍一般發展起來。根據合同能源管理協會(EMCA)的數據,15年里,中國從一開始的3個EMC,發展到現在的400多個,發展極快。
到2010年,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資已經達到40億美元。這是什么樣的概念?美國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鼻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其能源管理合同的投資也就是40億美元到50億美元的規模。也就是說,中國15年來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已達到了美國過去40年發展所達到的水平。
2011年中國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出臺以后,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產業還在繼續往上增長,而美國的發展已趨于平穩,不再有高速增長的趨勢了。中國將來肯定是會超過美國的。
東方早報:最初三家一起試點的企業現在發展如何?
王曉東:世行當時一共提供了6300萬美元的貸款和1500萬美元的贈款,建立山東、遼寧和北京三家EMC試點公司,即北京源深節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省節能技術發展公司、山東融世華租賃有限公司(1996年創立之初名為“山東省節能工程有限公司”)。那是世行1998年批準的項目,2006年全部完成。2006年完成的時候,三家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投資總額達到1.8億美元。這三個公司從1996年成立以來的10多年間,營業額年平均增長37%,凈值或企業的價值每年增長5%左右。一期項目總節能量是600萬噸標煤。
商業模式的演變
目前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四種商業模式:節能效益分享模式、節能保障型模式、外包模式、租賃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節能效益分享模式,即節能服務公司幫有節能需求的客戶融資、評估、裝設備等,然后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與客戶共享。這種模式中,比較容易出現節能服務公司融資難的問題。
從銀行業來說,國內現在基本上有7家銀行在節能融資領域很活躍,它們分別是中國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招商銀行。
東方早報:合同能源管理有諸多模式,目前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主要有哪些商業模式?
王曉東:中國最常用的模式是節能效益分享模式(shared saving),節能服務公司幫有節能需求的客戶融資、評估、裝設備等,然后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與客戶共享。這種模式中,比較容易出現節能服務公司融資難的問題。
第二種是節能保障型模式(guaranteed saving),有節能需求的客戶自己去融資,節能服務公司保證節能量。
第三種是外包模式(outsourcing),比如,節能服務公司從把一個企業的余熱余氣發成電并負責電廠的運行,再到把電賣給這個企業,整個過程全都由節能服務公司負責。
中國最多的是第一種,國外最多的是第二種。
在有了第三種模式之后,中國又衍生了租賃(leasing)模式,節能服務公司把設備租賃給節能客戶,合同期滿后,設備所有權就轉給節能客戶?,F在山東融世華租賃有限公司就開始朝著租賃模式發展了,2011年我們批了1.5億美元貸款支持山東的節能服務公司。
北京源深節能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計劃在1000所學校安裝屋頂太陽能,世行正在準備為其提供1.2億美元的貸款。
也就是說,一期的三家公司已經由小孩子長大了,但我們依舊在扶持他們,演變不同的商業模式。
二期擔保項目現在已經結束,一共是2600萬美元的項目,其中2200萬美元是建立擔保基金的。2200萬美元的基金為1.4億美元的合同能源管理作擔保,大約是1:7的杠桿,有42個節能服務公司拿到了擔保。我覺得意義很大,其中很多節能環保公司因為有了這個擔保才第一次獲得貸款。第二期總的節能量是2.73億噸標煤。
第三期,和中國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的合作比較靠前,三期里有三個項目。有一個是提供2億美元給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轉貸,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一半,目前已經支付了1.15億美元,以杠桿的方式,帶動了4.62億美元的投資。這幾個項目每年節省170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420萬噸。
這個減排結果不錯,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項目讓這兩個銀行有了節能融資的信心和能力,從原來不知道什么是節能項目,到自己去找項目、評估項目,愿意把節能融資作為他們的業務之一。
就企業本身來說,現在節能服務公司也在轉型,轉向節能保障型。
東方早報:我們了解到,世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FC)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也有合作。IFC的項目和世界銀行之前的項目有何區別?
王曉東:我們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在中國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和民生銀行項目中,我們提供4億美元給它們轉貸給工業企業做節能投資,我們的項目叫中國節能融資項目(CHEEF)。IFC是世行給私營企業貸款的部門,IFC的項目叫中國節能擔保項目(CHUEE),IFC是為北京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提供擔保,支持節能服務公司、工業企業節能投資等。
從銀行業來說,國內現在基本上有7家銀行在節能融資領域很活躍,除了上述6家,還有招商銀行。
“實施中有三個大問題”
中國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實施中有三個大問題。第一個是融資難;第二個是商業上的,錢收不回來,也就是誠信問題;第三個問題,很核心,是技術問題。合同能源管理的收益靠的就是節能量,節能量的測算和確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企業換一個鍋爐,換鍋爐之前能耗是多少,換過之后是多少?
有些情況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確認的節能量和節能服務企業報上來的節能量有出入。因此,節能量的確認,在中國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東方早報: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在中國發展是比較快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在實施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
王曉東: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個是融資難,前面已經說過了。
第二個是商業上的,錢收不回來,也就是誠信問題。中國一些企業對服務的概念不是很重視,節能服務公司去給節能客戶做診斷,客戶不覺得應該為這種服務支付費用。中國很多的節能客戶自身難保,其中不少能效很低的企業正是國家要淘汰的。節能服務公司去給它們提供節能服務,由于法律和合同不是很健全,這些企業有時會選擇不支付費用。
第三個問題,很核心,是技術問題。合同能源管理的收益靠的就是節能量,節能量的測算和確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企業換一個鍋爐,換鍋爐之前能耗是多少,換過之后是多少?還有個運行的問題,如果沒有按照規定運行可能還達不到預想的效率。建筑節能就更別提了,使用者的行為和操作都會影響到節能量,實際節能量可能遠沒有設計的那么多。
東方早報:現在這三個問題是否有改進?尤其是核心問題,節能量測算?,F在第三方的評估機構發展得怎么樣?
王曉東:融資還是比較困難的,我跟這些銀行打交道,對這塊比較清楚。中國的銀行對風險控制很嚴 ,他們最看重企業的信用和抵押,我們建議,做節能服務項目,可用節能量作抵押,根據項目的投資和盈利來做融資,而不是根據公司的資產來融資。從資產融資轉到項目融資,這是最大的一個觀念轉變,國外很多都是項目融資 。我們跟浦發銀行在上海正在準備一個項目,他們已經做到這種用節能量作為抵押的業務。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突破。
我們現在正在上海長寧區準備一個低碳城市的項目,世行的1億美元貸款是由浦發銀行和上海銀行來執行的。
節能量確認是技術問題,現在中國也比較重視。有些情況下,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確認的節能量和節能服務企業報上來的節能量有出入。因此,節能量的確認,在中國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世行現在有一個項目,就是幫助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解決這個問題。第一,確定統一透明的節能量計算方法。第二,由獨立的第三方來確認節能量。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公布了26家第三方節能量審核機構來確認,但由于第一個問題沒解決,26家算出來的數據還是不一樣。這26家機構是獨立的第三方,財政部發放節能補貼前,得先找這26家有資歷的單位去做節能量確認。
現在,節能量的確認,已經不僅僅是節能服務企業的問題了,而是整個節能工作中很頭痛的問題。我們現在做的項目就是幫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把這種節能量確認的體系建立起來。此外,26家機構肯定是不夠的。
力推上海商業建筑節能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投資額大概四分之三都是工業上的,國外大部分是在建筑節能上,且大部分是在政府大樓、學校建筑和醫院建筑上。
在過去的十年里,世行在中國能源這一領域的投入差不多有20億美元,其中90%是節能和可再生能源?,F在正在準備的上海長寧區低碳城市項目,大部分是建筑節能。因為上海長寧區是商業區,大部分碳排放是從商業建筑來的。
東方早報: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國內國外有什么不同?
王曉東:大概有兩個。從商業模式上看,中國主要是節能分享型,國外是節能保證型。我看到國內的趨勢也開始轉變,這個也是國外走過的路。
第二個,中國合同能源管理投資額大概四分之三都是工業上的,國外大部分是在建筑節能上,且大部分是在政府大樓、學校建筑和醫院建筑上。
東方早報:為何會有這樣的區別?
王曉東:第一,中國的工業能效水平比國外低,節能潛力比國外大。第二,大多數國外工業企業自己就在做節能,不需要節能服務公司來做節能。而政府樓宇卻是節能服務公司的黃金客戶,因為他們能效很低,又付得起錢。
東方早報:在這種模式的發展中,政府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王曉東:政府最主要的角色是給整個節能產業的發展做出清晰的政策引向。中國在節能方面的政策力度在全世界是領先的,如果沒有“十一五”、“十二五”的目標,沒有政府出大力量推動節能,就不可能有市場需求。政府在政策上引導,才能打開這一市場。國外,由于樓宇改造比工業改造困難得多,政府就帶頭做節能改造,讓節能服務公司來做節能,但是簽訂的合同還是商業合同。
東方早報:世界銀行未來在中國節能環保這一塊兒還有什么計劃?
王曉東:在過去的十年里,世行在中國能源這一領域的投入差不多有20億美元,其中90%是節能和可再生能源。除了我前面提到的節能項目一期、二期和三期,我們在山東還有節能項目?,F在正在準備的上海長寧區低碳城市項目,大部分是建筑節能。因為上海長寧區是商業區,大部分碳排放是從商業建筑來的。
東方早報:是跟長寧區政府合作,還是跟長寧區商業企業合作的?
王曉東:世行的項目都是跟政府合作的,IFC是私有部門,可以跟公司合作。我們的貸款都是貸給政府的。
東方早報:在評估環保項目的時候,世界銀行最注重什么?
王曉東:中國每年向世行借款15億美元。世行在中國的投資是比較有戰略性的,比較創新。中國和世行現在的關系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叫合作伙伴關系,可以互相學。通過世行貸款,引進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機制。還有就是幫助介紹中國到非洲去合作項目。
第二個,在能源這一領域,我們很注重環境的保護,集中在節能、可再生能源和低碳項目。
第三個,世行的項目要求在技術上和經濟財務上可行,執行機構能力要達到世行的要求,采購、環評社評等要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