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于北京召開的CNESA儲能國際峰會2013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技術裝備司司長李冶透露,國家層面的儲能技術和產業路線圖規劃制定已基本完成,正在梳理一批現實、可操作的政策。一旦下發,將對儲能行業規范發展起極大的推動作用。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郭振巖則表示,目前協會正在制定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等行業標準,有助引導、促進相關儲能電池的研發進程。
李冶指出,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到要控制能源消耗總量,目前該總量已經制定,即將下發。由于要控制煤炭消耗比例,不能大規模、等比例增加,預計到2015年末標煤消耗量控制在45億噸。為此,相應政策上要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包括風電、太陽能及相配套的儲能產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則預測,到2050年風電需求達1800GW,只考慮風電調頻,按照20%的裝機比例,儲能需求達到360GW,而這還不包括光伏用電的調頻需求。
此外,電器工業協會副會長郭振巖也在會上表示,目前協會正在制定燃料電池、液流電池及備用電池領域標準,承擔國標委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的新能源部份,以及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頂層設計。
記者隨后從長期跟蹤并參與燃料電池標準發展的大連化物所獲悉,燃料電池國家標準委員會現已制定燃料電池標準40余項。上述標準的制定有助引導、促進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的研發進程,未來出臺后更利好行業龍頭鞏固優勢。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儲能行業也可能正處于轉折的前夜。鑒于儲能技術成本高、產業化規模低,業內翹首企盼政府補貼。對此,王仲穎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儲能產業補貼肯定會做,但具體怎么補、什么時候推不好說,現在國家對新能源電動車補貼這塊最重視。”
儲能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早,但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完整的產業規劃。針對此,李冶指出首先要做好現代電網規劃。其次要依托新能源電網園區和示范工程,有意識的開展示范,推進儲能產業化道路;三是扶優扶強,加強市場監管,建立標準監測認證體系,引導行業走向正軌為市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