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2007年10月正式批準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2,800億千瓦時。李永江表示,從1983年到2008年已建成900萬千瓦,按照這一規劃,到2020年還要再建3,100萬千瓦,從比例來看遠遠超過了前20年,今后15年可能是前20年的3.5-4倍,因此建設任務非常繁重。
盡管國家對未來發展核電的方針、模式和路線都有所規劃,但李永江認為其中有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他認為,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核電新興大國,如果發展第三代核電只靠買國外的技術而把自己的核電技術放在一邊是不行的。
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通過對外合作,引進新一代先進核電技術,建設浙江三門一期和山東海陽一期核電工程,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改進,提高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工程設計工作可以先從中外聯合設計起步,逐步過渡到由國內企業自主完成設計,形成中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品牌和批量化建設的設計能力。為盡快提高核電比重,廣東臺山采取引進國外技術設備建設三代核電機組。
李永江說:“目前我們有了自己完全知識產權的核電站是秦山一期、秦山二期。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資助運營。但也有一些進口的,比如法國、加拿大、俄羅斯等,但國產容量很小。目前900萬千瓦中,只有160萬-170萬千瓦左右是完全國產的。但不管怎么說,還有一定的比例是國產。”
“但按照現在的核電規劃比例,我們自主開發的比重很小。盡管目前秦山二期擴建了兩個60萬千瓦,不過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我們國產核電技術了。”李永江對于這一現狀有點擔憂。
李永江認為,中國完全具備了自主設計大型核電站的能力,在20年以前設計成功30萬千瓦機組,而10年以前設計了60萬千瓦機組,但現在100萬千瓦機組卻不敢涉足了,丟掉自主創新技術將十分可惜。
世界核電組織的數據顯示,秦山核電站一期的綜合排名是在全球440臺機組的13名,二期的二號機組的運行安全排名是在57位。二號機組只運行了2年,就跨入了57位。這說明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核電站是完全成功的,中國已具備自主設計、建造、運營核電站的能力。
他認為,盡管中核集團一直在努力地設計100萬千瓦機組,但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已經實際延緩了這種機組的設計進程。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對中國自行研發力量估計不足。
李永江建議,在發展三代的同時,要進行大規模的二代半機組的建造。同時立即啟動100萬千瓦的自主設計。在幾年之內,把自己的100萬千瓦機組建成,能使中國真正掌握核電技術,而且跟上世界核電技術發展的潮流。否則將失去在核電快速發展形勢下進行自主創新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