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交通成為了一個大熱門。近年來,智能交通投入逐漸加大。記者從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了解到,2011年一季度,我國智能交通項目數量825個,市場規模76億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場項目數量621個,市場規模23.5億元,同比增長32.8%,高出2010年平均增長率一倍。預計未來5年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行業的投入將接近3800億元,戰略規劃將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收費等設備的需求,智能交通行業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熱點”。
日前,“第四屆中國智能運輸大會暨第二節深圳國際智能交通與衛星導航位置服務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300余家參展商參展,多場高峰論壇在展會期間舉辦,實實在在地給鵬城刮起了一股“智能交通”的熱潮:智能交通有效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大大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量;交通監測技術不斷革新讓市民出行安全系數大大提升,“文明駕駛”也讓城市交通更“綠色”、車聯網的新概念讓未來市民出行能夠“一路綠燈”……在智能交通技術的幫助下,讓市民做到“綠色出行”,將不再是一個夢想。
智能交通讓市民避免“堵心”
如今,車越來越多,路也越來越堵。對于深圳而言,每逢上下班高峰,各大關口就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曾經有市民調侃“英雄難過梅林關”,可見堵車不僅堵的是車,更讓有車一族“堵心”。
不僅市民“堵心”,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也“頭疼”。對此,深圳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黃敏認為,除了設計、修建更為合理的城市道路之外,完善的智能交通設置也能讓公交車輛合理發車,合理分布,私家車輛有效分流,最大程度上避免塞車。
黃敏告訴記者,深圳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覆蓋全面、管理高效、指揮有力的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智能化應用、監管、服務體系,實現交通運行監督、應急管理、決策指揮、信息服務五大功能。同時,我市還將大力發展終端服務,屆時,海量的數據、智能交通信息的發布、出行服務的延伸等,都將通過這些數據終端來得到體現。
據了解,很多國內城市推出了“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統自動采集各路口、路段的車流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提供最佳的路口交通信號配時方案,并通過遠程干預和微調,提高路口通行能力,實現通行有序化。通過系統,可以及時發現交通事故并進行抓拍取證,并快速通知交警到現場進行處理。同時,在行走的過程中,市民可以通過手機等終端通訊設備實時了解到所抵達目的地周邊的交通狀況,而統一的智能交通平臺將根據總體交通狀況規劃出最合理、最省時的出行路線。
深圳市盛視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堵車的問題不是僅僅能夠依靠智能交通平臺能夠解決的,但完善的智能平臺可以有效的分流、疏導車流,最大化的緩解堵車的問題。同時,他也表示,未來的交通會越來越“智能化”,以后市民出行,將會與塞車說“再見”,做到真正的“綠色出行”。
電子監控讓出行更“靠譜”
闖紅燈,走公交車道,超速,逆行……作為一個車主,在馬路上碰上這樣橫沖直撞的“馬路殺手”,不免都會出上一身冷汗。
“多年前,如果有人肇事,經常就會溜之大吉。而現在大部分城市都已經換上了高清、高速攝像頭,即使在燈光不足的夜晚,也可以清晰的拍攝到車內的畫面,配合上車牌、人臉自動識別系統,想逃脫法律的制裁,難度可是越來越大了。”在“第四屆中國智能運輸大會暨第二節深圳國際智能交通與衛星導航位置服務展覽會”上,一位攝像頭生產廠商這樣告訴記者。
賓得理光映像儀器商貿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目前國內頂尖的攝像鏡頭、拍照鏡頭的技術都已經十分成熟。以往監控“只能分辨是男是女”的圖像技術已經逐步被高清、高速的鏡頭取代,這給相關執法部門的調查取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總工程師關志超認為,未來的智能交通將會邁入“大數據”時代,智能化處理、分析大量數據將會成為未來智能交通技術的關鍵。據了解,運用了城市交通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不僅可以自動識別違章行為及違章車輛,而且能在交通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報警。在鎖定了肇事車輛后,只要車輛經過攝像頭卡口,系統就會自動識別鎖定車輛,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力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