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文雷昨日在'2013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表示,工信部正在會同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對2007年發改委發布的《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進行修訂工作,今年7月上旬將出臺氯堿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標準。
張文雷說,此次標準制定將重點從環保、安全生產、能耗標準等方面來制定,而不簡單地從規模以及生產工藝來考慮。當前國內氯堿化工(600618,股吧)行業產能擴張過快,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據協會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10年間,約有160家企業新擴建了離子膜燒堿項目,同時配套建設了聚氯乙烯和有關的氯產品項目。
國內目前有燒堿生產企業176家,聚氯乙烯生產企業94家,現有氯堿生產企業平均裝置規模在20萬噸/年左右,而美國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7家,平均規模達到了11萬噸,日本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7家,平均規模為30萬噸,韓國現有聚氯乙烯生產企業2家,平均生產規模在72萬噸。在國內氯堿產能快速增長的背景下,國內企業在產能規模和產業集中度方面仍與國際有差距。
對企業而言,資源、能源、資金、產品市場、產業鏈延伸、管理經驗等可以作為新擴建氯堿項目的優勢之一,甚至有企業在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就上馬大型氯堿項目。因為對地方而言,氯堿產品下游產業鏈長,可配套項目多,是各地化工招商引資項目重點。部分地方政府為了謀求經濟發展,脫離當地實際,不考慮區域的資源需求、環境承受能力和企業經濟效益等問題。
張文雷說,氯堿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標準出臺之后,將強化對規模、區域布局、能耗標準、安全評價標準和環境評價等全方位的要求,嚴格開展行業準入管理督查,對已審批建設和投產項目按照準入條件中規定內容進行審查,實施差別化電價、稅收和信貸政策。探索與建立健全我國碳交易市場相結合,建立氯堿推出產能與碳排放的換算方法,以市場化手段運作推出產能的碳排放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