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我本人關注的問題并不是一個兩會就能解決而且就能初見端倪的,我們必須耐心地等待各種政策和細則的出臺。然而,兩會還是給了人很大的信心和鼓舞,的確是一次凝聚共識、明確方向的大會。會議圍繞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以來我國應對挑戰、保持發展的經驗,分析了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對我國發展構成的挑戰,充分肯定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并明確指出,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關注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破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立足新起點,形成新優勢;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注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創造發展條件;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倍加珍惜和維護團結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這,的確凝聚民心。
尤其讓人欣慰的是,政府工作報告將安排1300億元災后重建資金,中央擬投入120億元提高教師待遇,科技投入1461億元 ,比去年增長25.6%,就業投入420億 元,城鎮將新增就業900萬人,醫療擬投入資金2930億元,比去年增長17.6%。 這些活生生的數字如能逐步落實,對于國家穩定、安慰民生和刺激發展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然而,我還是贊同一些有識之士的見解,4萬億元的投入,還是要大力向農業、教育和科技傾斜,要不惜在農村投巨資,大力興建公共設施,修路、通電、通訊、興辦教育,發展服務業,整飭衛生,完善醫療設施;拆巨資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并大力獎勵企業的技術創新。這些措施不僅能大力改善農村面貌,讓農村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地方,可以長遠地拉動消費,而且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后局面,徹底消除城鄉差別,促成勞動力的正常流動,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中國多年的大學生就業問題。
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敢于在科技上投入,越是要獎勵科技創新和發明。沒有科技上的強大,沒有知識產權上的富有,國家談何強大,民族如何振興?!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有明確的態度、得力的措施和大量資金的投入。
那么,要實現4萬億資金的高效運轉和行業振興規劃細則的科學制定,有一個重要決策就是對內開放。對內開放其實只是大國對外開放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此時已到了必須選擇的時候。因為對外開放遇到了山重水復。對內開放是全面對開放,是深層次的開放,首先是制度的開放和執行過程的開放,同時也是信息的開放,決策程序的開放和言論的通暢。
如果對內開放和對內開放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在未來的10年,我們將不再有大的憂慮。正如《南方周末》3月15日的編者按:對內開放,振興中華。這是我的夢想,也是大家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