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6月初公布的5月中國PMI為50.8%,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有專家遂表示,這預示二季度中國經濟回穩態勢明顯。而隨后公布的5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降至49.2,創下8個月來的新低。而5月PPI同比下降2.9%,跌幅也創近幾個月最大。有專家又稱,這說明當前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增長較慢,并預示二季度經濟復蘇或將化為泡影。兩種PMI數據的背離,形成了專家對中國經濟的截然不同的判斷。筆者認為,我們千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要用戰略視野看待匯豐與官方制造業PMI的背離。在當下,這種背離充分印證了中國制造業轉型之艱難。
發展迅速、產量很高而且擁有后發優勢的中國制造業,是中國實體經濟的主體。中國的核心利益、內外政治博弈、對外合作與經貿往來等,都要依賴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提供安全手段和實力保障。然而,今日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已成發達經濟體挑戰的主要對象,他們不僅在高端領域搶占優勢地位,還要在中低端領域奪回被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占據的市場份額。所以,匯豐制造業PMI的每一次走弱,盡管不能反映整體制造業競爭實力減弱趨勢,但可從信心層面對我國制造業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看5月匯豐制造業PMI分項指標,產出仍在一個較為穩定的位置。而5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回落的首要原因是新訂單指數8個月來首次跌至枯榮線下。看官方制造業PMI,5月大型企業PMI為51.1%,中型企業PMI為51.4%,均比上月上升;小型企業PMI為47.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可見,從整體序列來看,匯豐制造業PMI與官方制造業PMI在小型企業PMI運行方向上還是比較一致的。這提醒我們,在我國經濟回升短期并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已超過了大型企業。
匯豐制造業PMI與官方制造業PMI背離也表明,當前的制造業增長形勢盡管嚴峻,但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經濟結構的自我調整還將緩慢推進。可以說,在阿迪達斯、耐克的制造工廠相繼搬離我國后,中國制造在經營中就面臨著轉型升級與產能過剩所造成的雙重壓力。而且,經濟轉型期間,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制造企業面臨投資的方向選擇,企業對于其投資周期、管理技術、風險控制等都因為缺乏經驗而不敢貿然出手;而傳統粗放型制造行業,因受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而不能投資。因此,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轉型速度慢而且正經歷比較痛苦的過程,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但是,經歷了這個陣痛期,中國經濟將會走得更扎實穩健和可持續。
為此,下一步,我們該抓緊從戰略高度對我國的制造業發展進行優化布局,這大致有四個方面:
第一,加快研究開發,在競爭中提升制造業的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占領制造業創新高地。制造業自主創新必須要從培育自主品牌、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做起,掌握制造業核心技術,使品牌的發展、定位和后續的一系列規劃都能擁有自主權。
第二,科技進步是促進制造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技術支撐,合理的經濟結構反過來又能對科技進步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目前應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促進科技與制造業發展緊密結合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還應盡快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為先導性、自主性的產業。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的結構調整,引導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與兼并重組,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近些年來,上海在先進制造業、先導性產業等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大多處于排頭兵和主導地位,對行業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比較大,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新業態發展中發揮著支撐帶頭作用,為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國內其他省市借鑒。
第三,從“減負”“造血”“開源”三方面著手,給予中小企業群更多的關心和扶持,尤其是為中小制造企業提供稅費減免、融資扶持、市場開放等有針對性的支持,引導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銷售服務。當前,應嚴格按照已推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新36條”的實施細則辦事,并加快“營改增”稅制改革試點,以全力提高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活躍度。
第四,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制造業發展。在今后一段時期,應著力激活社會貨幣信貸存量,扶持銀行系統之外的“經濟供血者”。同時,鼓勵商業銀行繼續按國家最新產業政策的要求,積極引導制造業企業信貸需求,并且通過開展出口信貸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業務,支持國內有實力的制造業企業開展高新技術領域的跨國并購,穩步推進企業綜合化經營和國際化發展,實現制造業的全球合理布局和成功轉型,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
(王勇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