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企業紛紛殺入,資本市場持續追捧,尤其是各地政府熱情高漲,推波助瀾……對這個被普遍看好的朝陽產業而言,這一切是何等的似曾相識!
1500億元!
這是西南工業重鎮重慶為當地正在規劃建設的機器人產業基地喊出的目標,而其口號則是:打造“世界機器人之都”。
對一個剛剛起步的朝陽產業而言,地方政府的給力當然是好事情,可問題是,打算這么做的,并不只重慶一家:沈陽撫順新城號稱要建全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預計年產值500億元;山東青島新區更是規劃1000畝土地,欲打造北方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基地;此外,上海、武漢、徐州等多個地區也都在紛紛上馬或規劃自己的機器人產業園……
而在資本市場上,機器人已然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用工成本的提高、制造業的轉型、第三次工業革命等,成為鼓吹機器人需求井噴的常用論據;眾多企業,不論是業內的還是業外的,都紛紛揚言欲分一杯羹:富士康早就聲稱要打造一支百萬機器人大軍,甚至連大陸最大的飲料企業娃哈哈,也來湊機器人產業的熱鬧……
這樣的景象似乎并不陌生。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一個被普遍看好的朝陽產業面前,我們從不缺少“大煉鋼鐵”般的熱情!
又一個朝陽產業
毫無疑問,機器人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英國《經濟學人》雜志不久前發表了廣受關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文,在交織著現實敘述與浪漫預言的這篇報道中,作者認為,機器人將與3D打印、新材料等結合,推動制造業大轉型。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顯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區域市場,近5年新安裝的工業機器人增長了2倍;據估計,中國未來3年內的機器人安裝量將再翻一番。如果考慮到機器人最終將進入醫療衛生、生活服務等領域,其發展前景更是難以估量。
這樣一塊大蛋糕,不僅吸引了產業界和資本界的目光,也讓各地政府發現了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機會。初步統計,目前,全國正在建設的機器人產業園已達十余處,擬建設的更是不勝枚舉。這些產業園占地面積一個比一個大,規劃產能一家比一家高,粗略估算,規劃總產能已達數千億元之多。如此大的手筆,各地政府究竟是怎樣打算的呢?
《中國機電工業》了解到,上海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聚集區,但上海的機器人產業眼下基本由跨國公司主導,本土企業還很弱小,發展環境也存在一系列缺陷。目前,上海發育出了30多家本地的中小型機器人企業,但絕大部分只能背靠跨國公司做下游配套,具備整機量產能力的鳳毛麟角。
國內機器人產業受制于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難以“自主”;因此,上海方面希望先建立產業化平臺,扶持自主品牌整機企業,以規?;瘧脦映掷m研發,尋求技術突破。對于機器人技術,上海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有一定研發實力,不過這些研發很零散、不連續,且局限于實驗室;而有影響的本地大企業對自主研發熱情不高,目前在做產品自主研發的主要是一些中小企業,盡管發展勢頭不錯,但關鍵部件幾乎全靠進口。因此,上海迫切需要建立大型整機企業來牽引產業鏈,有效整合國內的各方力量,推動機器人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實現突破。建設機器人產業園將有助于這些工作的開展。
而號稱要打造年產1500億元的“世界機器人之都”的重慶,則有著另一套方案。
“我國工業機器人運用最為廣泛的行業集中在汽車工業和電子制造業,這兩個行業的機器人運用共占據了59%的份額,而這兩個行業恰恰是我市近年來發展最為強勁的行業。重慶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至少能達到100億~200億元。”重慶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