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來行業市場容量達4000億元,發展空間非常巨大。但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除資金、財稅障礙外,在節能服務領域,還有誠信機制尚未建立、行業競爭有待規范、客戶節能意識滯后、公司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等因素,都制約著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和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
工信部日前公布“十二五”期間和今年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四大約束性指標,2015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確今年這4項指標同比要分別降低4%、4%以上、7%左右以及提高2.2個百分點。五河攝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一支,節能服務行業近兩年發展速度顯著加快。“十一五”期間,我國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節能服務公司從76家遞增到782家,節能服務產業拉動社會資本投資累計超1800億元。
但節能服務企業融資難、盈利模式單一、業務拓展難等問題也隨之暴露,成為業內外關注熱點,也引起了政策層的關注。今年1月,財政部、國稅總局兩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對節能服務公司實施稅收優惠,對節能服務企業發展給予積極的政策支持。
九成以上企業存在融資難問題
如果能夠順暢融資,至少一半節能服務公司發展速度會加倍
工業企業有開展節能增效工作的壓力和需求,但往往缺乏資金和技術;節能服務企業則可以提供從資金、技術到設備的一整套節能服務,合同能源管理這一通過市場手段促進節能的機制,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但在我國卻陷入“叫好不叫座”、名氣大、發展慢的困境。
“中國首家節能超市”運營商——北京理想偉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彬彬指出,節能服務的投資收益回報時間通常較長,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決定了節能服務公司需要提前墊付資金。但由于絕大多數節能服務公司都是中小型企業,資金壓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頭號問題。一旦簽約項目增多,公司墊付資金量就會增大,很容易造成公司現金流的中斷。
“一般來說,節能項目需要3~5年才能收回投資。因此,這要求節能服務公司有強大的資金作為后盾。”高科技節能減排促進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強說。
來自科技部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有92%的節能服務公司面臨融資困難。“融資難”已成為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發展的最大挑戰。而如果能夠順暢融資,那么,至少一半以上的節能服務公司發展速度會加倍。
新政給節能企業省錢1/4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已納入中央預算和專項資金
去年4月,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4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具體的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今年1月,財政部、國稅總局又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對符合條件的節能服務公司暫免征收營業稅和增值稅,同時給予“三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這被業內解讀為“為合同能源管理企業再開三盞減免‘綠燈’”,直接利好節能服務企業。
“根據政策,我們可減少1/4的支出,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朱彬彬說。他認為,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投入節能減排,未來國內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將明顯提速,優秀的節能服務企業將會在服務模式上不斷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推出融資、財稅等方面的針對性舉措,無疑將有助于解決合同能源管理推廣中的資金短缺及財稅政策扶持問題,為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清除了一個重大障礙。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已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有條件的一些地方也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支持和引導節能服務產業發展。
此前發布的《“十一五”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報告》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將從“十一五”期末的782家發展到2500家,節能服務產業將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
節能服務模式還需不斷創新
解決產品、市場、項目、資金、技術脫節問題
作為節能解決方案的合同能源管理,是一項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必須實現每個節能環節的聯動,缺一不可。不少業內專家指出,一方面,目前市場上各種節能信息嚴重不對稱,往往產品找不到市場、市場找不到項目、項目找不到資金、資金找不到技術,缺乏產業整合平臺;另一方面,節能需求市場已給出明確信號,大量耗能客戶也正在積極尋找那些能夠提供“一站式”節能減排的綜合服務商。
科技部科技經費監管中心主任房漢廷認為,目前我國有大量成熟的節能技術不能集成化使用,單個企業、個人利用成本過高。因此需要創新節能服務方式,將這些已有的成熟節能技術集合起來,由節能服務商來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而目前已經出現“中國首家節能超市”作為一個集成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了與節能技術集中對接的平臺,一方面為節能制造企業提供銷售渠道,另一方面為能耗企業提供合理的技術解決方案,打通了節能產業上下游環節,就是對節能模式的一種創新。
據朱彬彬介紹,“中國首家節能超市”已在安徽、福建、廣東等省區落地,開始提供綜合節能服務;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這一創新模式也在快速推廣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表示,“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積極探索適應新興服務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以節能超市的運營模式作為案例,來研究我國節能服務行業的發展戰略,具有借鑒意義。
行業發展尚需政策進一步扶持
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用必須在相對成熟、完善和規范的市場環境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朱彬彬認為,合同能源管理的實質,是一種契約性的未來收益分享模式,必須在一個比較成熟、完善和規范的市場環境下,其效益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可行的財務體系、獨立的第三方監管和審計機構等共同參與。在這個產業的自我良性循環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還需要政府部門強力介入,“扶上馬,送一程”。
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估算,今年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800億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來行業市場容量達4000億元,發展空間非常巨大。但在實踐中,由于節能服務公司企業規模偏小,在運用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節能服務的時候,仍然存在項目第三方核查、市場規范缺失等困境。
業內人士指出,除資金、財稅障礙外,在節能服務領域,還有誠信機制尚未建立、行業競爭有待規范、客戶節能意識滯后、公司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等因素,都制約著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和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因此,應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掃清這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