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認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才是陷中國制造業于危難之地的“元兇”。
美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科技進步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還在忙于復制美國幾十年前就研制出來的技術,很多中國企業還沒有突破創新這座堡壘。
“應該把那些隊服堆起來燒了!”當得知倫敦奧運會美國隊服是外包給中國工廠制作的時候,民主黨參議員哈·里德(Sen. Harry Reid)頓時怒氣沖天。近十幾年來,在政府補貼、廉價勞動力、法規寬松和貨幣市場化等誘惑下,美國制造業大量涌入中國,數百萬美國人因而失業——某種意義上,哈里·里德說出了普通美國人面對國內制造業轉入中國時的感受——除了生氣,還有害怕。不僅僅是奧運隊服由誰制作的這么簡單,美國國會不久前炸開了鍋,原因也在于此。
盡管發生了拉夫·勞倫事件(為美國奧運隊提供服裝的是美國品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但這回需要擔心的恐怕是中國。美國多家公司的CEO近日都聲稱要把設在中國的工廠搬回美國,這些人中還包括陶氏化學公司總裁Andrew Liveris。原因并非如中國人普遍所說的中國勞動力成本上漲,或者人民幣升值等緣故。美國人認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才是陷中國制造業于危難之地的“元兇”。在科技的推動下,中國制造業將會迅速空心化,正如過去二十年里,那些不動聲色從美國“逃走”的制造業一樣。
智能技術取代人工勞動力
引發這一制造業回流趨勢的科技應用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智能機器人技術。智能機器人不再是從前在科幻電影中經常看到的那種機械人或者賽昂人,而是通過軟件和遠程遙控技術運行的專業機電設備。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這些機器人的功能也將越發強大。它們已經可以擠牛奶、做外科手術并在軍事活動中參與戰斗等。Willow Garage, iRobot和9th Sense等機器人公司,把研發數據以及研發工具賣給高校學生,在這種源代碼開放的模式中,更精細更復雜的應用機器人繼而被開發出來。
相比智能機器人的效率和動能,在中國工廠忙于裝配的車間工人簡直難以匹敵,并且這些機器人將很快比一般勞動力還要便宜。去年8月,中國內地大型制造業企業,臺灣富士康科技集團宣布它將在未來三年投入一百萬個智能機器人,來替代現在車間里的工人——即便是世界公認的低廉勞動力,富士康也開始覺得貴了,而且相比“聽話”的機器人,員工要求得到的更多。
再然后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簡稱AI,軟件使計算機變得即使不像人類那樣聰明,但至少足以以假亂真。1997年,IBM公司的超級計算機“深藍”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加利·卡斯巴羅夫(Garry Kasparov);2011年, 同樣是來自IBM公司的超級計算機“沃特森”(Watson)贏得了美國電視智力競賽“危險邊境”的冠軍。人工智能模擬是這兩臺超級計算機的技術基礎。人工智能使汽車實現無人駕駛,能創造出蘋果手機里Siri那樣的語音識別系統。面部識別技術也是人工智能的應用之一,美國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最近收購了這一技術。
在硅谷奇點大學負責研究人工智能跟蹤項目的尼爾·杰卡布斯坦教授說,人工智能技術將來必在制造業大施拳腳,制造出大量個性化產品。“我們在人工智能助手的幫助下,能夠在家里設計自己的產品。”杰卡布斯坦認為,隨著人們從互聯網上下載設計或自我定制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制造業傳統的“規模生產”將被“個性化生產”所取代,形成一種“創造者經濟”。
3D打印機直接“制造”產品
如何把這些個性化設計轉化成產品呢?一種名為“加法制造”的生產方法,可以將產品“打印”出來。在傳統制造業,人們使用動力機械工具,如鋸、銑、鉆等,反復打磨材料直至形成你所需要的零件形狀。這是一個復雜的物理運動過程,不斷增加的零件復雜性使工作變得更難、更耗時。換句話說,你想生產出越復雜的產品,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勞動和更大的努力。
在“加法制造”的生產過程中,零件是由基于三維模型的連續層材料融化而成的——按需添加原料而非除去原料的多余部分,3D打印機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就像激光打印機里的墨盒,3D打印機使用的墨水是金屬熔液、塑料熔液及其他一些液體材料。這種方法脫離了傳統的機械工具,生產過程無廢料,并且不會因為產品的復雜性而增加費用。也像激光打印機帶給人們的好處一樣,打一頁圖表的成本比打一頁字多不了多少(除了多用點兒墨粉),用3D印制技術印制一個復雜的3D模型花的錢跟印制一個簡單的模型差不多。
3D打印機已經可以用在制造機械裝置、醫用移植器官、珠寶、甚至是服裝等方面上。目前可以制造出一些簡單物體的3D打印機,市面上售價在500美元-1000美元之間。用不了多久,這個價錢就能買到可以印制玩具、日用品的3D打印機了。未來10年,我們將會看到3D打印機進行一些小規模生產,勞動密集型的工藝品和商品完全可以由它來“打印”。未來的3D打印機完全可以印制電子設備,甚至連整棟樓房都能制造出來。
如此一來,制造業在下個10年重新回歸美國本土也并非不可能。當美國本土制造更低廉,且如此高效時,美國為什么還要費那么大勁,先把原材料運到中國,然后再把成品運回美國呢
高科技助推美國轉型升級
接下來十年,突飛猛進的納米技術將會給制造業帶來更深刻的影響。工程師和科學家們正在研發一些新型材料,比如碳納米管、陶瓷納米復合材料和新型碳纖維等。利用這些材料將生產出更強、更輕、更節能、更結實的產品。在“分子制造業”領域,納米技術會得到進一步應用。“未來二十年,”杰卡布斯坦說,“就像計算機構建起人類與二進制數字和信息之間的關系一樣,分子制造將使人類精確控制分子和物質的成本低廉,并且(后者的這種關系)無處不在。”
美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這些科技進步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還在忙于復制美國過去幾十年前就研制出來的技術,很多中國企業還沒有突破創新這座堡壘。
毫無疑問,智能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3D印刷技術會繼續發展,并廣泛投入生產應用。由于中國政府對某些生產原材料的過于保護,例如稀土礦,迫使西方制造商必須尋找其他替代品。另外,美國公司也已經發覺中國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在不斷上升,加上工期拖延、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美國公司做出撤離制造廠這一舉動不足以奇怪。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汽車——特斯拉跑車,已經在美國工業化生產,并且在生產過程中應用了智能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谷歌也剛剛宣布,它將在美國生產廣受好評的Nexus7平板電腦。這僅僅是制造業回潮的開始。
或許,未來會有一條頭版新聞這樣寫道:“中國爆發抗議,美國3D印制技術包攬其2020年夏季奧運會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