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像空氣,無處不在,我們一邊呼吸它,一邊卻失去了控制權。”5月9日,坐在北京大望路的辦公室里,Frost&Sullivan(中國)公司首席顧問王煜全憂心忡忡。在他看來,通過物聯網,跨國巨頭們已給中國帶來越來越強大的威脅,傳統的經濟和安全邊界正被悄然顛覆。
此時,一架國航客機正劃過云層飛向中國西陲。客艙里,IBM大中國區業務經理張容(化名)閉目養神。最近,IBM力推的“智慧地球”在中國形勢大好,無論地方政府、機構還是企業,都從去年的觀望轉向“砸錢”實施,張容不得不在各地“轉戰”.業績直線上升的同時,他的睡眠時間急劇下降,只得每天在飛機上抓緊時間補覺。
對于“智慧地球”在中國的火熱,業界普遍認為,在芯片、傳感器、云計算等物聯網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中國還遠遠落后,部分領域甚至未實現“零的突破”.而且,直到現在,物聯網仍不成熟,缺少商業模式,安全機制更屢被業內人士質疑,“如果現在就規模化物聯網,占便宜的還是外資巨頭。”
知情人士透露,有關物聯網安全的數份報告已送達決策層,并得到高度關注。
“對外國的新理念和新戰略,要有所警惕。”4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公開表示,美國正試圖用其信息網絡技術,控制各國的經濟,所以必須警惕“智慧地球”.
李毅中指出,中國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以搶占主動權。
事實上,本土的努力早已開始。5月11日,逾70家機構和企業代表云集蘇州,討論最新的物聯網標準進展。在會上,傳感器網絡國家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透露,在標準的制定方面,中國已經在國際上獲得話語權。
前路依然漫長。
“必須發展物聯網以應對國際威脅,但如果在不成熟的現階段貿然推廣,也可能將整個產業乃至整個經濟拖入深淵。”一位業內人士說,“需要合理規劃,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顛覆者的戰爭
“目前,物聯網的基礎工業還不在中國,發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給外國人準備一個大市場。”
“現在最大的矛盾在于,高層還沒有定論,地方政府和行業部門已經普遍向‘智慧地球’示好。”一位政府人士如是說。
“智慧地球”的本意,是為了挽救美國經濟,確立未來競爭優勢。2009年1月28日,在美國工商業領袖舉行的“圓桌會議”上,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明確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過加大對寬帶網絡等新興技術的投入,振興經濟并確立美國的未來競爭優勢。在獲得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積極回應后,這一計劃隨后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戰略。
一個月之后,“智慧地球”就將觸角全面伸向了中國。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贏在中國”,并針對電力、醫療、城市、交通、供應鏈(物流)和銀行6大領域推出針對服務。
IBM攻城掠地
“IBM的推廣力度可以用狂轟濫炸來形容。”業內人士說,IBM在中國通過所有可能的渠道推銷“智慧地球”,其力度遠大于在其他國家,除商業目的外,或許還會有其他戰略意圖。
在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2009年9月完成的一份內部報告中,多位專家認為,IBM歷來是創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圍繞推銷IBM的軟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拋出一個嶄新的理念。此前,IBM在2002年就曾依靠“e-business”扭轉連續數年的巨額虧損成功轉型,2004年以來則高談“隨需應變”.此次推動的“智慧地球”也正是迎合了當前工業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趨勢的又一次“顛覆性的產業轉型”.
“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經過精心謀劃、充分準備和周密部署的。”報告認為,實現“智慧地球”愿景的關鍵技術--傳感器網絡、云計算、超級計算、軟件服務化、數據整合與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術優勢,有可能借此機會再次占領競爭的制高點。而IBM在中國關注的領域大都是資源豐厚、資金充沛的重點行業。如果IBM大規模獲得這方面項目資源,中國將被其高附加值產品消耗掉大量資金資源,削弱對本國企業的扶持力度,影響中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實施效果和產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