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不能完全依賴于生產設施的自動化,安全生產的關鍵還在人。崗位員工切實做到了盡職盡責,生產才能真正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許多企業在生產場所都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生產設備也裝上了自動操控和數據傳輸系統,實現了生產自動化。在一些石油和化工企業,有的員工認為有了這些自動化的監控設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而在上崗時放松了警惕性。
殊不知,自動化并不是全能的。例如,監控攝像頭的監控面有一定的范圍,有一些監控不到的地方、空間,設備可能隨時出現問題而不被發覺。此外,自動化的生產數據傳輸系統和操控系統也有可能產生錯誤。前不久,某油田輸油站的一個進罐閥門的自動顯示系統就出現了毛病,桌面顯示器顯示的閥門是開著的,但實際是關的,多虧了該站的值班員工按時進行人工巡檢,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錯誤,并對閥門的傳輸系統及時進行維修,才避免了一次事故。這說明,如果員工過分依賴自動化監控,就會給企業安全生產帶來很大隱患。
生產自動化的確提升了生產安全水平,但是企業的安全運營不可能僅靠一個個自動化監控、操控設施就可以實現。它只能作為安全管理的一種手段。要保障企業長久安全,就必須夯實安全基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位員工都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員、人人都要抓安全的良好氛圍。在依托自動化的基礎上,仍要加大人工巡查力度,使自動化監控與人工監控形成立體監控的有機安全保障體系。
而在節假日、夜間等特殊時段,崗位人員更要堅守崗位,加強巡檢,絕不脫崗、睡崗和酒后上崗,不做與崗位工作無關的事情。同時還要定期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員工的安全應急防范水平,增強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并強化對自動化設備的精細維護保養,針對某些自動化系統存在的缺陷進行科技改造,不斷提升安全運行效能。
總之,安全生產不能完全依賴于生產設施的自動化,安全生產的關鍵還在人。崗位員工切實做到了盡職盡責,生產才能真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