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是我國軟件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到今天,在我國的信息產業和信息化進程中,軟件產業已經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種軟件廣泛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手機、電視,還是汽車、飛機、火車等,無不需要軟件的支持。2011年,我國已經形成了1.84萬億元的軟件產業規模,培育了幾十家產值上10億的企業,為400多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從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到嵌入式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了一批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廣泛應用于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各個領域。
成為快速發展新興產業
形成了萬億級規模,從業人員已超過400萬人,培育了千家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
從下面一連串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軟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現狀。
一是形成了萬億級規模、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當前,我國軟件產業規模已達到1.84萬億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3%。2008~2011年產業規模增速均在25%以上,2011年增速達32.4%。2010年,我國軟件產業收入規模達到1.3萬億元。從2005年到2010年,平均增速為28%。其間雖然受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軟件出口下滑嚴重,產業整體增長放緩,但是最后產業規模仍然達到了“十一五”軟件產業所規劃的1萬億元目標。
二是吸納了百萬高素質人才就業。軟件產業從業人員已超過400萬人,多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特別是2009~2011年,軟件產業新增就業崗位180萬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超過120萬人,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沖擊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是培育了千家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我國軟件企業數量超過3萬家,年收入過億元的軟件企業已經超過2000家。其中,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有7家,超過100億元有4家,超過500億元有1家。
四是形成了數十個產業集聚發展地區。已擁有南京、濟南、成都3個我國軟件名城、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11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21個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等產業發展中心區。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軟件業務收入15008億元,占全國軟件業務收入大半。
五是對社會生活和生產各領域的支撐和帶動力持續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軟件已深入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推動了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帶動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催生了一批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為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產業規模增長速度驚人,各細分領域軟件及其服務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從上面的數字來看,軟件產業發展表現出幾個主要的特點:首先,產業規模增長速度驚人。相比2002年全國軟件業務收入1100億元的規模,2011年的產業規模增長了16倍多,年均增速達到36.8%,從業人員從59萬人增長到400多萬人,企業個數從4700家擴張到超過3萬家。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全國各細分產業也是數一數二。
其次,軟件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進行,逐步優化。軟件技術服務和系統集成增速超過軟件產品增速,占軟件產業總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新興信息技術服務優勢凸顯,2011年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同比增長42.7%和42.2%,兩者占比達到26.5%,相比軟件產品的同比增速28.5%高出10多個點。
再次,區域分布呈現分散集中格局,中心城市成為行業發展聚集點。軟件產業發展聚集趨勢從過去主要集中在京粵地區轉向沿海地區。2011年,東部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15656億元,同比增長31.7%,占全國比重達84.8%,江蘇、福建和山東等省的增速均超過35%,逐步打破過去京粵兩地占全國一半以上的集中局面。中心城市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主要聚集地,全國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實現軟件業務收入占全國軟件業務收入的81%,其中軟件業務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城市達到10個。
最后,各細分領域軟件及其服務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廣泛應用于通信、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等各垂直市場的嵌入式軟件,大大提升了國內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品的附加值,例如我們隨處可見的手機、數碼相機、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及各類家電產品,無不使用了嵌入式軟件,而嵌入式軟件對于我國電子制造產品的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專用于工業領域的工業軟件,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現在已經誕生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企業與產品,例如擅長工業設計軟件和生產自動化管理的CAXA、中望、浩辰,企業經營管理軟件可與國際同類企業直接競爭的用友、金蝶等。而在國家直接關心下的基礎軟件,也迎來了大發展的契機。中文Linux操作系統開發成功,國產數據庫在政府、醫療、教育等領域擁有大量用戶,東方通、中創、金蝶等的中間件產品在國內中間件市場占比超過30%?;ヂ摼W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軟件產業進入另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促使軟件成為人人可消費的產品和服務。
政策推動應用牽引
很多大型應用、主要行業應用都是由本土企業開發實施,很多服務也由本土企業提供。
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軟件產業發展的十年,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對產業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的標志性事件,以及產業取得的重大成果。
首先,是2000年國務院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這個政策是我國除汽車產業之外,唯一一個產業扶植的政策文件,將我國的軟件產業發展推向了全新階段。為了落實這個政策,2002年,國務院轉發了九部委聯合制定的《振興軟件產業行動綱要》(簡稱47號文)。為了貫徹18號文和47號文的各項規定,各產業相關部門制定了《軟件企業認定標準及管理辦法》、《軟件產品管理辦法》、《國家軟件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軟件業統計管理辦法(試行)》等配套政策,并引導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制定適當政策,這些為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自此以后,各地軟件產業園區、軟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極大豐富了軟件產業發展的主體。
其次,國家統計局聯合國家質檢總局確定了相關產業統計分類體系,一個是2007年將軟件產業列入國民經濟中單獨統計產業,另一個是2011年將信息技術服務業劃分為國民經濟行業大類,進行單獨統計。國家將某行業作為獨立的產業部門進行統計,意味著該行業可以制定獨立的產業發展規劃,也可以要求國家在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給予支持。2007年之前,軟件產業涵蓋在計算機產業里,獨立出來后,軟件產業的概念更加清晰,對軟件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軟件業里剝離出來作為獨立門類,同樣對該產業發展是件大事。
再次,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對軟件產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互聯網興起以前,軟件產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工業企業、社會公共事業,但是2002年互聯網經歷了泡沫破滅并重新興起之后,軟件產業發生了很大變化,最主要的表現是軟件業不僅服務于單位,還服務于個人,從用于工作的生產工具變為了除工具之外,還能滿足個人生活、娛樂、社交等各方面需求的消費品。每個人都面對兩個世界——— 現實世界和虛擬的網絡世界?,F在,人們在網絡空間做的事情越來越和現實世界做的事情相同,這標志著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偉大轉變已經開始。同時,互聯網誕生了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領袖型企業,這些企業也引領了互聯網業界對開源軟件的使用。在信息社會,當軟件以服務形式而不是以產品形式向用戶提供的時候,開源軟件的機會就來了,這也為整個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會。新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以開源軟件作為基礎軟件使用,某種意義上就擺脫了商業軟件對核心技術和產業的控制。
最后,很多大型應用、主要行業應用都是由本土企業開發實施,很多服務也由本土企業提供,其中既包括成長起來的互聯網企業以及他們提供的服務,也包括成長的大型國際性企業,例如聯想、華為等??傮w上看,軟件產業的基礎、應用、服務等,在這10年里都有了巨大發展。
(感謝中國軟件行業協會顧問委員會顧問楊天行對本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