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全文印發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領域十大重點工程:節能改造、節能產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節能技術產業化示范、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脫硫脫硝、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循環經濟示范推廣、節能減排能力建設。根據規劃,將有2.366萬億投資投向上述領域。
《規劃》提出,要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行問責制;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鼓勵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改,改革資源稅。通過多方面措施保障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節能減排的壓力依然較大,在今年不會推出大規模產業刺激政策情況下,節能減排領域將是下半年政府穩增長投資的重點領域。
券商報告指出,節能減排是貫穿整個“十二五”期間的熱點,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和政策頻繁出臺都將持續刺激熱點發酵。以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建筑節能,合同能源管理為重點的節能減排重點領域將獲得資金重點支持。
減排完成情況不容樂觀
《規劃》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 與此同時,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47.6萬噸、2086.4萬噸,比2010年的2551.7萬噸、2267.8萬噸各減少8%。
實現上述目標并非易事。2011年,我國的節能減排的指標一半未完成。今年上半年的減排完成情況依然不樂觀。
環保部人士透露,上半年,一些地方主觀上對減排要求有所放松,污染反彈、放松監管等現象開始抬頭。此外,已建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帶來的新增量偏大,新增減排措施規模明顯不足等問題,令上半年減排完成情況不容樂觀。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有壓有保的四項任務,重點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積極推動提高能效。
超2萬億投向十大重點工程
《規劃》特別明確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十項重點工程,包括節能改造、節能產品惠民、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十個方面。
節能改造工程包括鍋爐(窯爐)改造和熱電聯產、節約和替代石油、建筑節能等領域,目標要在“十二五”時期,分別形成7500萬噸、1120萬噸、6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則側重加大高效節能產品推廣力度。其中,民用領域重點推廣高效照明產品、節能家用電器等,工業領域重點推廣高效電動機等,產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目標是“十二五”時期形成1000億千瓦時的節電能力。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也是重點任務之一。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要新建配套管網16萬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200萬噸,升級改造污水日處理能力2600萬噸,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700萬噸/日。加快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強化垃圾滲濾液處置。“十二五”時期分別新增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削減能力280萬噸、30萬噸。
根據計劃,“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投資需求2.366萬億。其中,節能重點工程、減排重點工程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投資分別為9820億、8160億和5680億。
“一攬子”保障措施明確
在保障措施方面,《規劃》提到,要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各地區要將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分解落實到下一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重點單位。國務院每年組織開展省級人民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
同時,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完善“以獎代補”、“以獎促治”以及采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和合同能源管理等支持機制,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創新投入機制,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多渠道引導企業、社會資金積極投入節能減排。
一系列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也將有相應調整。《規劃》明確,要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關系,建立充分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完善差別電價、峰谷電價、懲罰性電價,盡快出臺鼓勵余熱余壓發電和煤層氣發電的上網政策,全面推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