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深度融合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與工業領域所有要素融合,進而改造傳統工業產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形成新型工業裝備,催生新型工業模式,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建立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工業能力和錘煉工業素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要素與工業化要素的全面融合,為傳統產業的升級以及工業經濟的轉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撐。因此,兩化深度融合的本質是一個以傳統產業的升級與換代和新興產業的崛起與發展為特征的工業體系乃至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過程。
兩化深度融合使信息技術融入工業技術、工業活動、工業裝備、工業產品等工業要素之中,改變了企業業務模式和形態,形成了信息時代的新型工業體系。
第一,兩化深度融合能夠大幅提升工業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研發設計活動的融合、信息技術與生產制造活動的融合、信息技術與經營管理活動的融合。
第二,兩化深度融合能夠充分錘煉工業素質。通過兩化融合,實現信息技術在工業各要素中的應用、滲透與融合,能夠全面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實現工業素質的大幅提升。
第三,兩化深度融合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兩化深度融合使得產業間聯系更為緊密,有效地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兩化深度融合改變了企業內、企業間協作的模式,在產業之間形成新的競爭與合作關系,加快了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壯大。兩化深度融合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傳統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局面,企業競爭力越來越多地依賴服務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手段。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和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使我國工業迫切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實現三大轉型和兩大升級。包括產業形態的轉型,即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制造模式的轉型,即從高能耗高污染的非經濟制造向環境友好的綠色制造轉型;制造過程的轉型,即從粗放型制造向智能化精益化制造轉型;制造產品的升級,即從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升級;產業價值鏈的升級,即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升級。
通過兩化深度融合,將綜合應用集成協同技術、制造服務技術、工業物聯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用于產品設計、生產、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新途徑和新模式。
第一,產品高端化;第二,研發設計知識化;第三,生產過程智能化;第四,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第五,制造服務化;第六,企業數字化。
推進兩化融合的戰略重點是:
一是要以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的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企業核心業務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其重點是要深化高新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的應用,實現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大幅提高企業能源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戰略選擇與協作能力、全球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科學管理決策與運維管控能力的數字化制造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要充分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產業創新,促進制造業向高端邁進。開展面向高端產品及裝備數字化、智能化、物聯化的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大力發展一批支撐兩化融合的新興信息產業。積極采用控制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嵌入式技術等高新信息技術,自主研發高端產品及裝備的智能化核心系統,推進高新信息技術和核心系統在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重大產品及裝備中的集成應用,促進產品創新、增加產品附加值,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業,滿足社會經濟和工業發展需求。
三是要加強制造業和各行業之間的交叉融合,特別是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制造業的服務化轉型。利用遠程監控、數據融合分析與處理等新型信息技術,支撐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工程總包及成套服務、大修維修服務、產品后市場服務,促進制造企業強化服務手段,實現制造服務化,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大力發展制造資源服務,提供有效的服務手段。支持第三方專業化制造服務的發展。支持第三方服務機構為制造企業提供產品定制、制造加工外包、研發服務、裝備儀器租賃、在線貿易服務、咨詢服務等專業化服務。圍繞工業軟件、解決方案等信息化資源,支持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為制造企業提供共性資源服務。
四是要做大做強工業軟件產業,促進軟件企業的轉型,完善兩化深度融合的支撐保障體系。必須緊密結合工業領域兩化融合的發展需求,采用不同策略發展工業軟件。首先要緊密結合重大產品/工程,帶動工業軟件發展。其次要自主研發部分核心領域的工業軟件。最后要將工業軟件與標準規范、知識經驗、業務流程等要素融合起來,打造信息化的軟裝備,提升企業核心能力。
現代技術革命,尤其是信息技術革命,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經濟以及全球產業競爭的格局。從總體上看,我國工業整體水平還比較低,面臨著低成本出口戰略不可持續、低端產業主導的經濟結構不可持續、資源和環境的剛性約束越來越強、加工制造長期處于價值鏈低端的狀況不可持續等一系列問題。為此,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走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
(作者系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