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道路上,云計算與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正在開辟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城鎮化的趨勢,為新技術提供了可承載的容器。
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曾表示,物聯網產業與技術應該為智慧城市服務,而城市里面搞智慧城市的建設一定要借用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支撐。
智慧城市基礎是物聯網技術應用
智慧城市是數字城市與物聯網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在數字城市基礎上建立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的為市民提供城市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方便大家生活。智慧城市建設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是其網絡基礎,在物聯網的整體結構中傳感器作為終端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韓國首爾有這條小河叫清溪川,曾是散發著惡臭的污水河,讓周邊居民痛苦不堪。一度被覆蓋,成為地下排水溝。后在時任首爾市長李明博的推動下,重修河道,清潔水質,使清溪川成為了首爾的新地標。而實施清溪川智能環境項目的正是三星SDS公司。通信世界網從三星SDS建設SIE事業部馮戰江經理處了解到,重修后的清溪川河道布滿了監測環境的傳感器,配合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或者綠色環境信息系統,就可以隨時監測水質的變化,在污染之前采取措施。
同樣,今年召開的兩會上,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總經理徐龍提交了《關于加快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議案》,大力建設環保物聯網,采用“電子眼”監控污染源等方式,通過信息化技術全面提升大氣污染防治能力。
他建議,要通過大力建設環保物聯網,采用“電子眼”監控污染源;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整合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實時監測空氣中的PM10、PM2.5等顆粒物;在公共場所安裝移動電視終端,及時跟進并發布空氣質量信息;通過互聯網、手機信息播報等提供空氣信息查詢服務;同時大力開發手機客戶端軟件提供免費下載,讓每個人都能及時了解相關信息。
除此之外,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智慧城市的組成部分,都是以物聯網技術應用作為基礎的。
大數據助力智慧城市
從智慧城市的體系結構來看,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礎在于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分為四層,分別為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應用層。智慧城市相對于之前數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區別在于對物聯網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了智慧的處理,由城市數字化到城市智慧化,關鍵是要實現對數字信息的智慧處理,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數據處理技術。
物聯網收集數據,上述這些終端包括前面提到的河道中的監測水質的傳感器以及監測空氣變化的傳感器,都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物聯網一分鐘可以產生非常多的東西,蘋果下載2萬余次,一分鐘會上傳10萬條新微博,全世界物聯網上虛擬網絡上,每秒每份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先生認為,大數據技術可以助力物聯網,不僅僅是收集傳感器得來的的數據。比如我們用傳感器監測到了今天北京交通堵塞,但是并不知道堵塞的原因,如果政府發布的消息和市民微博發布的消息結合起來就加以分析,就能得出結論。
事實上,交通管理中心再大,也裝不上所有的視頻,這樣看上去每時每刻只能夠監控很小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如果通過軟件把整條馬路變成一個視頻,再進一步把所有馬路都通過大數據軟件后臺分析組成圖象,這圖象就像是人坐在飛機上俯視地面的效果是一樣的。所有這些都屬于后臺的大數據分析。
還有,北京交通一卡通每天產生4千萬條刷卡記錄,地鐵每天1千萬人次,分析這些數據可改善城市交通狀況。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安民表示,國內物聯網目前已進入了穩步發展,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比去年增加38.6%。到2015年,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7500億元,年付增長率30%。
面對龐大的市場發展,智慧城市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深度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城市基礎支撐、資源環境、社會民生、產業經濟進行智慧化地感知、互聯、協同運行和處理,從而為市民、企業、政府構建“和諧、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生態系統。(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