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D打印機到工業機器人,仿佛從科幻世界走出的智能制造裝備,正成為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的新引擎。到“十二五”末,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的銷售收入將勁增至1萬億元。如何搶抓這一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濱海新區企業選擇成立聯盟,聚集“產、學、研、用”各方力量,以合力在創新和應用上尋求突破。
智能化綠色化的萬億商機
“最近炙手可熱的3D打印機,把激光技術、材料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原先需要幾天完成的模具,現在利用3D打印機最快只要幾分鐘。”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指出,智能制造裝備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將實現節能減排。
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文安指出,智能制造裝備簡單看,是幫助企業解決勞動力成本增加的問題。但從深層次看,由于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減少了人的干預,能夠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對于普通消費者,這意味著能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產品。
有業內人士曾給記者算過賬,一臺售價30萬元的工業機器人,每年的折舊和維護成本在5萬元左右。聽上去和熟練工人的成本相當,可機器人能一天工作24小時,全年無休,更不會因為疲勞產生差錯。
在業內人士看來,智能化和綠色化,將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方向,而智能制造裝備正可以滿足上述需求。業內普遍認為,未來5-10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按照我國制定的相關規劃,到2015年,國內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
整合資源搶占產業高地
雖然產業前景廣闊,但對于國內智能制造裝備企業而言,“仿佛說的是別人的故事。”曾有統計,到“十一五”末,國內企業只拿下智能制造裝備市場份額的5%。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凸顯了國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現實。
“要取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就必須在智能制造裝備研發及產業化上有所突破。”劉文安指出。濱海新區作為國內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近年來產業升級的步伐一直快人一步,這里的企業也更早地看到突破技術創新“短板”,搶占智能制造裝備市場的重要性。
新區企業選擇的破題方式,是建立濱海新區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昨日該聯盟正式成立。首批46家成員的單位,囊括了新區及本市智能制造領域的高校、研究院所及企業。聯盟相關負責人指出,聯盟將整合及協調產業資源,提升聯盟內智能制造企業的研發、生產制造、維修服務水平,開拓國內外智能制造市場,提升我市智能制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名詞解釋
何為智能制造裝備?
所謂智能制造裝備,是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都屬于其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