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有專家與企業代表呼吁,智能交通需出臺更多政策以促進其廣泛應用。
移動互聯網來勢洶洶
智能交通“倒逼”升級
面對迅猛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包括車聯網在內的智能交通的諸多領域,正被移動互聯網漸漸侵蝕。在此背景下,在昨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有專家與企業代表呼吁,智能交通需出臺更多政策以促進其廣泛應用。
作為車聯網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四維圖新,其TS事業部技術總監余士東感嘆道,通過調查發現,人們對車聯網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更令人驚訝的是,目前整個車聯網時代正處于第一階段也就是導航時代。
更多的業內人士呼吁,車聯網行業在移動互聯網的倒逼下,必須自我升級到“2.0版本”,以應對競爭。
移動互聯網侵蝕車聯網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吳忠澤在物聯網大會上指出,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推動智能交通發展,多年來,已取得顯著成效,如電子服務系統ETS是我國目前唯一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應用,且已形成產業化。到目前為止,已在全國26個省市開通了ETS,建成ETS的專用車道有3700多個,用戶已超600萬。
吳忠澤同時指出,雖然取得成就,但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智能交通發展的理念還有待轉變和提升,市場化推進的機制比較缺乏,智能交通的產業鏈和價值鏈還沒有真正地形成等。
作為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聯網目前遇到的窘境便是一個典型。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我國汽車增長趨勢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07年的汽車保有量5600逾萬輛上升至2012年的1.2億逾輛,5年增幅達到200%多。在此背景下,車聯網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與發展應大有可為,可事與愿違。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事實上,移動互聯網等對車聯網市場形成了較大沖擊。上汽集團乘用車規劃經理范方樹說道:比如汽車用戶在蘋果手機的APP導航應用時,已不愿意再使用車載上面的導航設備,這樣的發展模式,是對于車聯網是一個較大的沖擊。
據介紹,車聯網包含一般包含三大功能,導航服務、安全服務、車輛診斷、咨詢服務、在線新聞等。
呼吁政府出臺配套政策
對于智能交通發展的瓶頸,吳忠澤指出,目前智能交通的發展還存在著部門之間的配合問題,未來如何對行業進行整合、如何建立機制等,均需要政府層面來解決。
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表示贊同上述觀點,他進一步指出,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與國際比較并不缺少什么,但仍然不能夠形成很好的產業鏈,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行業的發展需要政府與產業聯合,探索出一種可行性模式。
與上述呼應的是,在大會上,一位民營企業代表困惑地表示,“我們現在很茫然,我們有一樣產品可以讓駕駛員打電話頻率下降80%以上,這樣就可較大程度減少的交通事故,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怎么跟政府來配合。”
對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項目總監朱彤指出,針對智能交通領域目前碰到的難題,國家正在制定相關的標準14項,行業標準2項。
企業代表集思廣益
在呼吁政府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的同時,一些企業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對比,并提出了車聯網差異化競爭的戰略。其中上汽集團的觀點較有代表性。
上汽集團乘用車規劃經理范方樹指出,該公司很早就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定會對車聯網發生很大的影響,反過來這亦推進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商業模式的探討與思考。
在研究對比分析手機模式與內嵌的車載模式后,范方樹指出,手機模式的優勢是成本低,融合了移動互聯網,能夠很快通過手機去實現相應的模式,而車載的模式開發與通訊成本較高,但是它的優勢則是可以更好地整合一些公共信息,提升大幅服務與安全性。
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數據量劇增的背景下,差異化競爭則尤為重要。范方樹提出三點意見。
其一,車載系統的開發可在技術升級實現差異化,由于車內系統相對封閉,語音系統對于車載尤為重要,公司通過跟科大訊飛合作,開發在噪音較大的車內實現智能語音識別大幅提升。與移動互聯網語音系統不同的是,其更注重便捷性和實效性,而車載系統更注重它的行車安全。
其二,通過CAN-BUS整車共享控制技術實現差異化,這些技術包括綜合油耗分析,電腦診斷系統等。其三、通過功能性開發實現差異化,如車載系統在汽車終端有著明顯優勢,可以加入行車記錄儀、視屏交互、盲點監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