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虎嗅作者參加了GE在北京的發布會,伊梅爾特在現場推銷“工業互聯網"概念。
其實類似的概念最近幾年也一直有人提起:比如思科的“萬物互聯”,IBM的“智慧地球”。IT企業起的名字高端又洋氣。反觀GE,一個“工業互聯網”,似乎把自己有什么和自己要干什么捏在一起掏心掏肺地給人看,儼然一個實誠孩子。
伊梅爾特撇清了跟對手IBM、思科和微軟的關系,”總會有多種方式來描述新趨勢,在北IBM、思科和微軟都有愿景,物聯網更強調通信,GE是以資產為出發點,我們是一家服務公司,優勢是結合材料和分析帶來實在的結果”。
演講中,他講了GE未來商業模式的幾點疑問,1)雖然跟埃森哲合作,但GE不是軟件公司和咨詢公司;2)GE未來除了賣設備還會賣服務,但非搭著設備賣服務,而是智能機器的運營和數據服務;3)數據將會成為GE未來的產品.....
如果后兩點能實現的話,GE的商業模式將徹底改變。
“工業互聯網”是一個宏大的愿景,但又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把機器聯入網絡,并利用產生的數據為企業服務。不同于阿里巴巴的大數據來自于對個人行為的監測,工業互聯網的數據來自安裝在機器上的傳感器。機器開動,傳感器走起??炝寺?,歪了斜了,一五一十地形成數據,傳到云端進行存儲、分析與決策。
當然,這可不像阿里浪“猜你喜歡給你推薦”那么具有親近感。比起“啤酒和尿布”,工業是我們生活中更加隱性卻更有決定性的層面。在GE的思維里,通過掌握和分析機器產生的海量數據可以精確地知道每一臺機器每一個零件的運轉情況,進而通過分析機制對每一臺機器每一套設備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整個過程以圖表呈現,可視又簡潔。這個過程會使人對機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精確操控。
讓工業變得個性化!想想看,如果從人類物質生產和生活消費的源頭——“工業”開始進行個性化的改造,它所帶來的資源節約和產品豐富性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么大的變革。這將是對存在百年的“標準化生產”、“流水線作業”、“格式化操作”的挑戰。“工人”的定義將會得到改變。數據是可云的,服務是可云的,工人也是可云的。
一個電廠的工人,他的工作環境不再是滾滾蒸汽和濃煙混雜的“冰與火之歌”,而是像證券交易所那樣依靠顯示器和數據說話的地方。旁邊坐著的也不再是運輸科老王、后勤處劉姐和宣傳干事楊小美。而是分管不同電廠運營的同事們(好吧,讓我們祈禱屆時將會是熒光閃爍的科技范兒,而不是亂糟糟的孟買電話呼叫中心范兒=_=)。
全國成百上千家電廠的數據匯總到一云端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由于發電和傳輸的精確可控,電力生產將成為一件量入而出的事情。而我們也終將實現電力在個人、公司、電廠之間的靈活買賣,這無疑是人類和資源的福音。
醫療也會得到改善。直接可以想到的是診、斷、治的分離。由于大型醫療設備的聯網,病人可以在離家近的醫院就近做個CT。然后由“醫療工業互聯網”按照距離和水平來分配空閑的醫生。病人可以篩選(如果還有這個心思的話=_=)性別、年齡、從醫經驗、名校、留學經歷、星座(?)等等條件,然后自動掛號,加個微信,聊個陌陌,打車前往......沒有房間(病房)也不要緊,我們可以通過云端預定病房。然后拿著A醫院的片子,B醫院的診斷書,到C醫院照方抓藥,安心療養。
醫生云端化和工作室化或許會是個意外的趨勢。不過《北京遇上西雅圖》那樣的愛情故事怕是要絕種了吧。阜外醫院的醫生,即使人不坐班也照樣訂單不斷??喙亟o月子女青年開車什么的,實在是太丟份兒了。
打開電視,高級數據分析師學校隆重招生!山東藍翔,數據挖掘機,哦不,數據機械工程師的搖籃!”隨著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興起,對人才的需求會催生許多新的專業。藍翔技校,作為我國工業技術的排頭兵,必將起到首當其沖的作用,再比如,以后可能很少會有西裝革履的帥哥在設備出現狀況之后,手拉肩扛地拖著碩大的筆記本出現在你面前。取代他的或許是顯示器里每月出現一次的嬌俏貌美的成都妹子。她會告訴你“數據顯示,您的工廠里某個生產線的某臺機器的某個零件需要檢修了,請注意維護。”
但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隨著機器數據化,GE的服務也將更加依賴云端。那么,當GE在向服務轉型后,它會如何利用龐大的數據?這些數據會以什么樣的面目出現在他所提供的服務中?我想企業家最不想看到的情況是:沒有人黑掉我的數據,但我的數據出現在了競爭對手的報告上。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有了工業互聯網是不是連鋼鐵俠都可以不要了?一想到它在《復仇者聯盟》里穿著武裝到牙齒的盔甲趴在甲板上修渦輪我就于心不忍。好端端一個飛檐走壁的高富帥,怎么就變成了手拉肩扛的臭屌絲?有工業互聯網在,安裝在飛船各個機械上的傳感器會第一時間告知故障的位置并迅速應對。剛好比科幻電影科幻一點點。那么,這就是未來的樣子么?不是的。這只是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遐想。
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是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結合,是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全方位互聯,是“人類社會的整體數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