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概念從提出到現在,經過媒體的宣傳和包裝,已經慢慢的為大眾所知,但是如果列舉生活中身邊的應用,除了傳統的近距離門禁、IC和近來火起來的二維碼,就少之又少了。
再看今天的物聯網的主要技術,大多源自各種領域的原有技術,如RFID、Zigbee等等,早在十多年前已經基本成熟,將眾多技術整合在一起,換了個名字,新瓶裝舊酒而已,本身來說本身并沒有太多新意。
一幫人天天鼓吹的智能XX系列,要么就是只聞其聲,要么就是毫無新意,但是目前為止,并沒有看到真正有意義的改變。
谷歌上個月推出Google Project Glass,才讓人耳目一新,技術先進和各種炫就不談了,更重要的是——實用。記得一個月前,去上海參加電子展和家電展,看到了小天鵝的洗衣機,運行的 Android系統,可以掛QQ、看電影,宣傳點就是智能物聯,但是我實在理解不了,對方設計師自己會在洗衣服這么個時間里,在洗衣機面前對著聊天?這就是傳統產業的一個代表,跟風物聯網,生搬硬套扯上了關系,但卻是那么的生澀,這也是中國物聯網發展的一個畸形現狀。
地球上第一個想做物聯網的是比爾·蓋茨,大約在1995年,比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未來之路》。國內第一個提出類似理念的,應該是盛大的陳天橋——盛大盒子 。陳天橋曾經設想通過這么個"盒子"將裝滿了游戲、視頻、小說、電子書,將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玩游戲……當時帶寬太窄、硬件也無法滿足運行要求,如此偉大構想的盛大盒子,顯得生不逢時,概念過于超前就這么早夭了,如今這個智能設備普及的時代真的到物聯網發展的最佳時機了,挖井的盛大,井還沒有挖出水來,人跑了。
那如何才能算真正的物聯網和智能化呢?物聯網與互聯網有本質上的區別,今天互聯網,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互通有無和人際互動,這個需求是圍繞人而進行的,是圍繞人的大腦和心理而進行的互動,是人類作為群居性動物的天然性需求。而物體的互聯,是依據人類生活與生產的需要而產生,物體的種類繁多,并且物體本身不具有智能性。目前能做到的僅僅是身份識別、傳感采集和設定程序執行而已。就拿智能家居來講,需要各個家電精準掌握自身與現場情況,并且科學處理。這就不是簡單裝幾個傳感器和運行幾個時鐘定時程序能夠解決的了。起碼,各個家電需要統一通訊協議和管理手段,這樣人類才便于利用某一終端進行操縱,如此一來智能家居的成本將非常之高。光各個廠商之間的協議標準和接口就夠扯皮的了。真正的實現尚需時日。
未來的物聯網,極有可能首先從生產制造等傳統行業應用興起。由于同一企業的制造物品的種類有限,并且制造過程相對標準化,應用物聯網后可以真正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就拿我們公司的生產制造的行業應用來說,輔助企業實現自動報工和物料的科學配送,通過項目部署,實現了車輛從第一工位上工到交檢下線全過程的透明管理和物料跟蹤,將各工位的生產現邊物料存儲和MES物料配送整合,通過模型運算,精確到每一張訂單中每一臺車輛,為每一臺車輛在每一個工位科學配送物料,保證定制性產品零配件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物料配送到指定工位、再根據本工位的制造時間,為下一工位準備物料。整個過程完全自動化,完全根據客戶需求設計,業內尚且無先例。
我覺得這就是物聯網未來的先落地實施的方向,沒有太炫的技術和包裝,為客戶提供實實在在的提高效率。在物體的互聯發展趨勢中,企業、行業和物體本身的智能化是基礎,然后才能談家庭和消費者的物體互聯發展。
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新,更不能為了項目立項而生搬硬套。物聯網今天沒有實現預期的高速發展速度,核心的問題是需求挖掘不足,通過政府短期的刺激市場,只會出現拔苗助長的效果。政府的產業扶持像一粒偉哥,沒有真正需求根基和商業模式的情況下,被立項的項目將變成吃偉哥的小男孩,看看各地政府主導的各種物聯網立項就知道了。
至于物聯網的產品制造端,我們可以回顧下早期的PC經驗。PC產業取得重大發展的明顯特點就是:模塊化分工、全球供應鏈。30年前的電腦,有很多指令集、很多CPU,硬件互相不兼容,操作系統平臺也很多。intel的X86和windows只是眾多選項中的一種。光指令集就有 Powerpc、Alpha、MIPS.......操作系統各家有各家的自行修改的Linux,即使Windows也有X86版本和Alpha版本。慢慢的,業內統一了供應鏈:核心CPU,是intel和AMD提供;系統是微軟提供;聯想、戴爾、惠普、海爾、神舟,用了同一款處理器,同樣的配置,同樣的操作系統。這導致體驗走向同一化。
RFID行業也慢慢的出現了同樣的分工階段,芯片由源頭RF、英頻杰、ARM等企業提供,ARM主板、Linux OS ……. 產業鏈分工明確,做CPU、做射頻芯片、做屏幕、做方案的各司其職。這樣將避免很多的重復勞動,統一系統和數據格式。同樣的接口、同樣的用戶體驗。最后,我們和國外產品的差距將越來越小。我們將復制電腦、手機的逆襲。
物聯網的今天技術雖然已經慢慢的成熟,而大規模的應用仍然缺少契機。劉備曾經說過“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物聯網的大規模普及尚需時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讓我們一起守候的花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