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13年4月底,科技部發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其中備受關注的3D制造產品首次入選。近兩年來,3D制造在股市上頻頻“翻云覆雨”,正在形成一股新的潮流,被普遍認為是即將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的先鋒產業。3D制造不僅僅意味著家庭化的小型設計,更扎根于材料與技術更為多樣的快速制造領域,《指南》的頒布預示著快速制造領域在中國即將進入迅猛發展。
據了解,快速制造概念興起于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國內多家科研院所也已達到與國際水準相當的科研能力,例如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航工業制造所、中航工業沈陽所等都已經投身其中,技術成果陸續展現:中航工業制造所實現了電子束的金屬直接成型增量制造技術,開發出國內第一臺電子束熔絲沉積成型設備,并已經實現大型鈦合金結構的批生產能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華明及其團隊與中航工業沈陽所等單位展開合作,突破了飛機鈦合金次承力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型應用關鍵技術,成為當時繼美國AeroMet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實現激光快速成形鈦合金結構件在飛機上實際裝機應用的研究團隊……同時,面向家庭和小型工廠快速制造產品的研發企業也已出現在北京、深圳、東莞等地。
業內專家曾一致表示,目前我國在快速制造的核心技術方面已與西方發達國家旗鼓相當。但科技僅僅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影響因子之一,如何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構筑能夠最大化發揮技術優勢的相關支撐體制,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繼續向前,已經成為民族創造力轉化為生產力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也是轉“危”為“機”的關鍵所在。對此,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動向值得關注。
2011年,歐盟與多家研究院所合作,成立了歐盟大型航空零件快速制造中心,一方面推進技術研發,另一方面跟進世界范圍內的快速制造技術趨勢。而芬蘭等北歐諸國也在今年啟動了“夏季創業”計劃,旨在融合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支持,培養制造業、數字產業和服務產業方面的創新企業,快速制造被列為重點領域之一。
200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電子束熔絲快速成型研究規劃,啟動了面向太空環境的超大型復雜金屬結構制造和金屬零件制造研究計劃。2012年,美國國防部、商務部以及國防經濟委員會共同宣布國家國防制造與加工中心被選為國家快速制造創新聯盟(NAMII)的管理機構。
據了解,制造業轉型對于2008年以來受制于經濟停滯危機的西方國家來說是不得不為之的“背水一戰”,那么對于我國而言則正是“好風憑借力”的時候。對此,不僅國內科學家已經觸及先聲,我國制造業相關企業也開始發力。
近日,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表示,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數字化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迫近,企業所需要的產品、服務與新興理念所創的新型價值鏈條將成為未來制造企業的發展趨勢。作為擁有高端科技成果、產業鏈貫穿整個制造業的航空企業更應搶先領跑。提前布局藍海,為新科技的研發轉化提供充裕的研發和轉化空間,以長遠眼光形成戰略共識,從而早日形成高效務實的新產品研發支撐體系,對于我國企業在未來實現產品的自主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