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此次,李毅中高屋建瓴地就中國工業化轉型發展理出了一條清晰的脈絡,指出了深刻內涵和問題所在,也提出了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所在。
“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是一條創新之路。”在5月22日召開的“2013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表示:“黨的十八大特別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工業化要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要大幅度提升,要著重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完成這個任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近年來,伴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此次,李毅中高屋建瓴地就中國工業化轉型發展理出了一條清晰的脈絡,指出了深刻內涵和問題所在,也提出了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所在。
“中國特色”的深刻內涵
李毅中認為,按照黨中央提出的戰略要求和目標,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7點深刻的內涵:一是堅持把經濟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之上,帶動工業化在高起點上迅速發展。二是注意發展質量和效益,優化配置資源提高經濟產出的效益;三是堅持推廣和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四是通過能源資源的約束,保護生態環境,使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和諧發展;五是為社會提出引導消費、滿足需求、質量優良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六是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保證勞動者的生命和健康;七是堅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現代服務業。
根據其多年的實踐,李毅中指出,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3個基本特征:一是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要注意保護環境,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倡導循環經濟、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實現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相統一。二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先進國家知識和技術的外溢效應,借鑒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的經驗成果,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步并作一步走”,達到趕超發展、創新發展的目的。三是我國的工業化建立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等“四化”同步發展。
深層次的問題與矛盾
李毅中表示,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的歷史跨越,夯實了新型工業化發展基礎;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仍然存在著不少深層次的問題和結構性的矛盾,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不少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設備、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材料還要依靠進口。二是資源環境已經難以支撐。去年我國能源總耗達到36.2億噸標準煤,世界第一,占了全球的20.5%。在排污方面,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是全球首位。三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總體來看,我們的制造業還處于世界的中低端。四是地區行業不平衡、不協調的狀況比較突出。重大生產力布局和資源稟賦不匹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產業雷同現象突出,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夠,影響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以上4個問題如果沒有明顯改善,不可能實現工業化。”李毅中表示:“解決這些問題是實現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的難點,也是工業轉變方式調整結構的切入點。”
同時他還指出,在分析國內形勢的同時還要清楚地看到,國際經濟技術變革給我們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必須加強憂患意識:發達國家吸取金融危機教訓,重新重視發展實體經濟,繼續占領經濟技術的制高點;發展中國家致力于轉方式、調結構,提高附加值;國際貿易戰和貨幣戰加劇,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形成。
工業化轉型的關鍵詞
在談到如何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時,李毅中提出了3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創新”,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提升,關鍵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靠市場換技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依靠自主創新。”他表示。
為此,在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研發和加強原始創新的同時,還要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要組織行業共性技術的攻關,不僅是產、學、研相結合,還大力推進成果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切實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成果推廣應用。
第二個關鍵詞是“開放”,要深入推進改革,完善宏觀調控,建設開放型經濟。首先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促進國企民企協調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其實,加快財稅價格經營體制改革,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糾正避免已經出現的脫實向虛,創造實體經濟平均收益率合理化條件,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條件。
第三個關鍵詞是“協調”,強調中、東、西部要協調發展。他表示,“基本實現工業化是全國整體的概念,不宜提哪個地區已經實現工業化。”因此,要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主體工業戰略,強化產業政策約束機制,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產業有序轉移,帶動中東西部協調發展,實現全國資源優化調配;各地區應該根據市場狀況環境情況和產業基礎,選準優勢產業、特色產品,實現差別發展;政府要實施差別化政策,東部地區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