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20年,中關村要建成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意味著要在更高層次上謀劃和建設全球創新體系,更需要做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在第十六屆科博會“中關村創新論壇暨中國產業園區與企業發展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國內外園區代表和知名創新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中關村的創新發展展開討論。
北京市海淀區區長孫文鍇在論壇上表示,海淀作為中關村核心區,將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實現三個一流,即到2020年將中關村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按照“一流的創新引領、一流的生態環境、一流的政府服務”,建成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區。
實現一流的創新引領
“要努力實現一流的創新引領。”孫文鍇表示,近年來海淀區抓住建設中關村核心區、中關村人才特區、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重大機遇,在科技創新、產業集群、要素聚集、政策集成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
加快向企業群體創新、產業鏈條創新轉變,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引領能力、占領產業鏈價值高端的企業群體。推進中關村百家創新企業試點和“十百千工程”,促進高科技企業快速成長。2012年年底,海淀區創新型企業總數達到1.1萬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4400家,占北京市55%。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同比增長20%。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增長26%。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3.6萬件和2萬件,同比分別增長12%和18%。技術合同成交額1134億元,同比增長17%,占全國的1/7。
加快向普惠政策與個性化支持相結合、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完善產業扶持政策,打造擁有技術主導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012年,海淀區貼近企業需求,集成支持政策,聚焦支持資金,出臺加快核心區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1+10”政策體系,資金規模達18億元,其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七成以上投向了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新材料、新能源、導航與位置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融合創新轉變,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海淀園鼓勵以企業為主體,組建各類產業和技術聯盟,允許聯盟以“社團法人”等形式登記注冊,牽頭實施科技專項,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和產業化。目前,直接登記的產業聯盟達到50家。探索與北大、清華、北航等區域單位的合作新途徑,促進區域科技資源開放,建設開放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同時,特別注意建立健全重大項目發現、篩選與跟蹤服務機制,促進項目落地。
加快提升多元化、全鏈條服務水平。海淀園鼓勵引導創新型專業服務組織發展,打造機制完善、形式多樣、靈活便捷、安全可靠的服務鏈條。引進36家國際知名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鼓勵科技中介機構集聚發展。探索“創業投資+專業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涌現出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一批新業態的創業孵化機構。目前,擁有大學科技園1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21家,涌現出一批總收入突破千萬元的在孵企業。
加快提升人才資源全球化配置水平,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推進人才特區政策先行先試,落實13項重點人才工程。支持在科技企業組建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建成“兩站”69家,大力破解企業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累計入選中央“千人計劃”人才69人、“海聚工程”人才157人、“高聚工程”人才114人。同時,在戶籍、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
加快提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水平,深化綜合改革,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加強政銀企對接,聚集科技金融機構,目前,海淀園已聚集566家股權投資機構、8家小貸公司、18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6家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各類金融機構總數已超過2000家。推動科技保險特色產品試點,率先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等多種金融產品。搭建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籌建為非上市創新公司提供直接融資的“四板市場”,支持企業登陸創業板和“新三板”,目前,海淀上市(掛牌)公司達到267家。
孫文鍇表示,到2015年,中關村核心區將全面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將達1.6萬億元,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7萬件,圍繞下一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導航和位置服務、集成電路設計、云計算、新能源和環保等形成2-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培育3家千億級龍頭企業,40家百億級行業領軍企業,100家10億級特色企業;聚集一批國際知名的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服務等科技服務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
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
在第十六屆科博會期間,海淀在展會上打出了“創新科技、美麗海淀”的招牌,重點展示了建設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的新進展和建設生態文明、共創美麗海淀的新成果。
孫文鍇表示,海淀將全面推進南、北、中三大功能區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加快建設“美麗海淀”,向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區中期目標邁進。
在南部的中關村科學城,積極統籌中央、市、區、鎮各級各類資源,全面推進開發建設、城市功能完善、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環保的“專精特新”高端特色產業園區,努力打造創新發展的策源地、發動機和制高點,力爭在未來形成萬億級的產業增長極。
在北部的生態科技新區,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優先發展清潔環保產業,完善“生態綠心”設計建設,建設中關村創新中心區(CID),力爭在未來形成萬億級的產業增長極。
在中部的“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以圓明園、頤和園、香山周邊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片區,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歷史文物保護區、恢復古都風貌代表區、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示范區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
大力開展環境建設。加快研究制定“美麗海淀行動綱要”。建立健全拆除違法建設責任制度,堅決“零容忍”查處拆除違法建設;加強綠化美化,今年在北京市率先完成了4000畝平原造林種植任務;大力整治環境秩序,深化實施道路衛生保潔、市容環境秩序分級分類管理、垃圾分類達標試點等措施;下大力氣控制PM2.5,以最嚴格的標準防治大氣、水、土壤等污染。
加快打造宜居海淀。今年要實施150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創建100個市、區兩級社區規范化建設示范點,新建85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讓居民在15分鐘內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務。打造綠色生產體系和綠色消費體系,加強秩序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確保安全發展。
提供一流的政府服務
“縱觀目前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地區大趨勢,政府主導、支持、推動的作用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通過大數據決策,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孫文鍇表示,海淀將努力按照世界一流的政府服務目標,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政風行風建設、社會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完善組織領導體系。通過加強與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等相關部門實行工作對接,探索建立國家、市、區聯動機制,全面協調推進科技創新。海淀成立了由海淀區領導牽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領導小組,加強與市級層面的中關村創新平臺的業務對接,聯合審批協調區域高科技成果轉化和重大項目落地。下一步,要充分發揮三大功能區建設指揮平臺作用,集成部門資源聯合推進土地整理、產業園區規劃和重大項目建設。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圍繞辦理企業設立審批、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及人力資源服務等四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對涉及26個部門、288項審批事項進行集中梳理,企業設立審批環節減少22個,土地一級開發項目主要審批環節減少29個,建設工程類項目主要審批環節減少14個。推動“一科制”改革,實現“一個窗口受理、一個機構審批、一個公章辦結”,所有辦事時限縮短50%以上,審批流程大大簡化。目前,海淀正在積極組建新的綜合行政服務中心,完善區、街鎮、村(居)三級聯動政務服務體系,推進部分區級行政審批權限向街鎮下放,利用集中辦公和網上辦公等模式,實現服務事項就近辦理和全區通辦。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了企業專利成果轉化、專利戰略實施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3個專項計劃。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法律服務中心和中關村版權爭議調解中心,在海淀區法院設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法庭,并在海淀區檢察院設立了知識產權處,建立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和知識產權案件線索轉遞、移交、信息共享、定期會商機制。下一步,海淀將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區。
創新社會服務管理體系。海淀將全區劃分為區、街鎮和社區(村)三級網格,部分專業部門派駐機構進行屬地管理或雙重管理,將13個專業部門及各街鎮的力量下沉到社區(村)網格,實現整合配置、重心下移,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將繼續充實網格力量,強化條塊間的協調聯動,完善工作機制,使網格真正成為貼近群眾、為民辦事、便捷高效的服務管理平臺。
“中關村核心區肩負的歷史使命無比光榮,未來發展前景無限光明。我們將以海納百川、融合發展的視野和胸襟,永遠保持創業者的激情,永遠保持領跑者的身姿,努力實現一流的創新引領,努力打造一流的生態環境,努力提供一流的政府服務。”孫文鍇表示。
論壇觀點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副主任陳鴻波: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衛東:
地點、資源、服務、會員企業是一個成功科技園區最關鍵的4個要素。清華科技園發展近20年,如今主園區有70多萬平方米,也是世界上單體最大的科技園。
未來清華科技園發展方向首先是國際化,我們在韓國首爾地區建設了科技城,與倫敦理工大學共建孵化器。清華科技園的企業要走向世界,科技園必須先行一步;第二是要提升孵化器服務水平,不僅提供簡單的商務服務,還將提供金融投資輔導。孵化企業,不僅僅針對現在園內的中小企業,對園外的企業也要進行各種孵化;第三,我們將把簡單的科技園區發展成一個科技城,集聚更豐富的資源,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
北斗星通公司成立于2000年,當年銷售額只有1000多萬元,2012年年底已經增加到5.7億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走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第一階段與國際知名公司合作,第二階段是公司上市以后至今;第三個階段,我們將結合北斗進行全方位的投入使用,結合全球系統大力推動北斗建設。
2020年之前,我國大概還要發射近40顆衛星,構成覆蓋全球的中國衛星體系,形成4000億元的產業規模,更多導航應用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我們未來將主要通過內生和外延的模式,集聚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和機構,把公司做到成為受人尊重、員工自豪、國家信賴、國際一流的企業,到2020年形成百億級的導航產業。
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衛東:
截至2011年年底,中關村有198家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自發組織并正式注冊了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把中關村所有的上市企業集合到一起,通過公司年報進行年度分析。
中關村有眾多的戰略新興產業領域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擁有雄厚的投資實力,也愿意為區域的發展、全國的發展進行投資。因此,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的100多家會員單位,應不斷加大對中關村企業的投資,進行產業和行業內的整合,利用上市平臺加快收購兼并和重組合作,利用境內和境外的資本平臺加速產業發展。另外,希望政府加快吸引這些創新科技的投資,使這些資金和項目盡快落地,把創造財富的項目引進來,使中關村這樣一個有2萬多家中小型創新企業的活力充分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