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大潮滾滾來襲的當下,開發者、制造商和平臺運用商們無一不在探索著更多更廣的移動創新和應用的可能。
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看到了可穿戴設備——比如手表和眼鏡。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包括移動操作系統在內的計算平臺也嘗試在消費電子和家電中獲取廣泛的應用。其實相比家電,移動平臺和服務最大的應用反倒很可能是在汽車。
首先很明顯的一點是,汽車天生就是移動的。第二,人們在車上的活動很大一部分是跟移動上的常用應用重合。比如聽音樂和導航。老美平均每天在車上要花費1.2小時,每年堵在路上的時間能達到38小時(開車的朋友自行掂量一下,相信大多數都不會比這個短吧)。
如果移動應用和網絡服務能跟車內環境很好地整合,那么各路廠商在吸引受眾和數據挖掘上將大有可為。
其實車內的移動應用目前已經有了可觀的規模,并且增長的潛力無限。根據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和相關機構的研究數據顯示:五年之后(也就是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6千萬輛聯網汽車上路。車載通信,硬件和軟件服務將在這年中帶來約510億美刀的產值。
舉個例子,網絡音樂電臺Pandora已經通過與23家汽車品牌和8家音響品牌的合作被應用到100款車型中去,目前搭載他們服務的車輛已經達到250萬輛。
移動產品、服務跟車輛的結合主要有3種途徑:
第一,將車主的聯網設備與車載硬件連接;由移動設備帶動應用層以及網絡連接。車體提供面板作為用戶界面,揚聲器,耳機插孔等的配套外設。其實目前在車內面板上看到的移動應用跟你將用手機藍牙與面板相連顯示并無二致。
第二,網絡共享;也就是通過外部的方式提供網絡連接,但計算和服務的運行都是基于車體的。比如你可以通過USB或者藍牙將車載導航連接到你的聯系人列表,爾后通過在車載面板上的點擊,系統把你導航到朋友的家里。在這種情境下,車輛通過外部設備接收網絡數據。
第三,嵌入應用;也就是將整套的應用和連接都放置在車上。車體搭載操作系統、應用以及其他的服務。移動設備最好能實現車體數據的同步,但不參與車載應用的計算。目前通用正在這個方向上進行嘗試,他們稱之為4G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