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暴雨頻發,地面雨水沒法及時排掉,就很容易形成城市內澇,這時需要環衛工人翻開路牙邊的窨井蓋,迅速排水。記者昨從揚州大學水利科學與工程學院了解到,暑假期間,大二女生王潔帶領學生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明了新型智能窨井蓋,遇暴雨時,智能窨井蓋的內置智能裝置可根據路面雨水量進行科學調整窨井蓋,快速排水。目前,新型智能窨井蓋的初步模型已成功研制,正準備測試,然后申請相關專利。
人工翻蓋 環衛工人翻窨井蓋,不科學也不安全
“提起窨井,市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路中央的窨井,不過這類窨井主要是方便市政人員清理、疏通城市下水道,窨井蓋的孔很小,排水功能非常有限。”王潔告訴記者,真正排除路面雨水的是道路路牙邊的窨井,而她與團隊發明創造的智能窨井蓋,正是這類窨井蓋。在之前做了詳細的調查后,王潔發現,每到暴雨路面有積水時,環衛工人要冒著暴雨去翻起路牙邊的窨井蓋,以期望能快速排水。但由于環衛工人管理的路段比較長、窨井比較多,不能在第一時間全部翻開,容易形成路面積水。一些道路邊的商家會私自翻開中央的窨井蓋來排水,給行人帶來了安全隱患。“正因為這樣,今年3月22日,長沙暴雨中,10多歲的女孩楊麗君就墜入路中央的窨井,進入下水道,一個多月后才發現遺體。我當時看到新聞,很痛心。”王潔這樣回憶道。
王潔通過對比發現,環衛工人翻井蓋,不科學也不安全。王潔稱,暴雨下到什么程度要翻井蓋,環衛工人主要是靠經驗,不怎么科學。此外,環衛工人冒著暴雨去翻井蓋,車輛眾多,視線模糊,非常不安全。
智能井蓋 窨井蓋將變“聰明”,路面水多時將“變身”
窨井蓋怎么可能變成智能式的?王潔告訴記者,智能窨井蓋是在現有的井蓋的基礎之上進行低成本改造。“主要是增加一個可根據排水情況自動開關的智能裝置。”王潔團隊隊員曹文翰進一步介紹該裝置的功能,當雨水不多時,排水系統良好,該裝置呈關閉狀態;當雨水多時,路面形成了大量積水,該裝置打開,智能窨井蓋就“聰明地變身”,增快排水速度,減少路面積水。“一些核心的技術暫時可能保密,因為這項技術要申請相關專利。”曹文翰頗有點神秘。
王潔表示,智能窨井蓋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減少人工打開窨井蓋所帶來的風險和成本,能夠有效地解決城市的排水問題,使城市的排水性能得到最大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