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云計算和物聯網之后,大數據成為當下又一個流行的熱詞兒——大數據所蘊含的價值正在逐步釋放,并滲透到各個領域中。在國內,大數據也受到快遞企業和電商企業的高度關注。目前,快遞企業的大數據應用情況究竟如何?怎樣才能讓數據說話從而延伸價值鏈?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會怎樣?
快遞企業看好大數據
“物流業是一個產生大量數據的行業,在貨物流轉、車輛追蹤等過程中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這么多資源如果不用就浪費了。”申通信息技術部總監邱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目前,業內對大數據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廠商、不同用戶,站的角度不同,對大數據的理解也不一樣。麥肯錫報告中對大數據的基本定義是:大數據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數據庫軟件的采集、儲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數據集合。毋庸置疑的是,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從海量的數據中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意識到了大數據的價值,對數據分析與挖掘的需求與日俱增。
“物流業之所以做大數據,主要是因為:第一,快遞走入民生的勢頭越來越猛,對每一個節點的信息化需求也越來越多,這就需要通過大數據把信息化對接起來。第二,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講,信息化對企業管理者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第三,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邱成說。
有別于電商做大數據
“現在我們在做淘寶、商業客戶的一些數據采集,在構成基礎數據網絡之后,再做第三方的增值應用。”邱成說。在前不久召開的“京交會”上,申通快遞展示了其最新的“信息化智能平臺”。該平臺通過對數據的歸納、分類和整合,可以清楚地查看申通網絡任何一個網點的經營現狀和業務構成等。
在百世匯通,通過技術人員運用科技手段進行分析、提煉,大數據正在為企業戰略規劃、運營管理和日常運作提供重要支持和指導。據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張硯冰介紹,百世匯通嘗試運用大數據來管理、分析、判斷加盟網點的運營行為,通過網點在系統內的足跡建立數據分析模型,成功地預測了幾次網點的異動,使工作方式由被動式變為主動式、前置式,減少了大量客戶投訴,把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