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3年,霧霾天氣席卷全國各大城市,范圍、持續時間、頻率都前所未有,大氣污染問題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繞不過去的坎,作為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代表的鋼鐵行業(主要為二氧化硫排放)成為節能減排“死磕”的對象。為應對鋼鐵行業的節能減排,包括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等在內的主要管理部門已經就“環保淘汰”達成共識,即以是否排放達標作為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依據,而現有的衡量標準主要是產能和規模。據悉,具體的標準正由環保部制定,內容會非常細致,甚至包括具體的檢測方法。
日前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表示:“我們和環保部在通力合作,要環保部在年底之前必須拿出環保排放、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
國務院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鋼鐵行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從2010年的248萬噸下降到2015年的180萬噸,下降27%。
根據國務院2010年公布的“九大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鋼鐵行業在2011年年底前須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電爐。
截至2012年,全國共淘汰了4800萬噸粗鋼落后產能。但二氧化硫減排執行的情況并不樂觀。據了解,目前鋼鐵企業50%的燒結機安裝了脫硫設備,而2012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僅比2010年下降了10%,離2015年的目標尚有差距。
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提供的數據則顯示,鋼鐵企業已經安裝的燒結機脫硫設備效率很差,平均為38.6%,遠沒有達到設計值和國家節能減排的要求,而且2012年和2010年相比,脫硫效率低了近10%。
雖然現行的各種標準都對鋼鐵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進行了限定,但企業往往有自己的對策,比如要測二氧化硫的排放值,會關掉一些其他設備,將設備調到一個最低的排放量再去測,測出來之后達標,但實際上不達標。
雖然鋼鐵行業的減排進展不利,但國家治理大氣的力度卻在不斷加強。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要減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我認為環保部的這個淘汰標準會比現在的標準更嚴格,可以通過嚴格執行落實環境淘汰標準來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嚴格的總量控制來淘汰過剩產能,通過嚴格的環保升級來促進產能升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發展到今天,環境已經到了極限,應該有更為嚴格的標準,但關鍵是落實,只定標準沒用。
過去淘汰落后產能的主要依據是企業的高爐的大小,但實際上高爐的大小并不能決定排放污染物的多少,“比如生產生鐵的高爐大多為128立方米,改造之后也能排放達標,相反,一些大的高爐如果投入不夠,也不能排放達標。”而更多的情況是,為了規避淘汰,一些小鋼鐵企業將大量資金花在購置更大容積的高爐上,對環保改造往往忽視。
伴隨著“環保淘汰”的推進,相關的追責、問責機制也在完善。
劉炳江表示,今后在環保方面的問責不再僅僅根據污染事故的結果,還要考慮污染的過程,“比如燒結機在上脫硫設備的時候就沒有達標,最后查起來算誰的責任?因此還要查招標過程和技術確定過程。”
環保部已經掌握了9.7億噸鋼鐵企業的排放情況,現在的核算用的也是全口徑的,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算,各管理部門已經就“按日計罰”達成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