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手握一把“大刀”,每天努力地磨,但由于“刀”材質屬性原因,“刀”永遠成不了利器。后來,他慧眼看重了一把“利劍”,并果斷將精力用于打造這把“利劍”,從而刺出了一片天空。握“劍”的人正是順德區嘉騰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友,一位成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代表。
夢想的開始:一次偶遇,讓他“戀上”機器人
在講述他的成功之道時,陳友給記者說起了一段創業經歷。陳友并不是一開始就接觸機器人的,在2005年之前,嘉騰電子公司從事的是模具生產行業,受行業屬性限制,企業一直無法做大。想創造一番事業的陳友一直在等待突破的機會。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物流行業中的搬運機器人,這次的偶然成就了今天的他。
自從對搬運機器人產生興趣后,陳友把眼光放到了機器人研發生產上來。為了把自己的想法變為現實,他到企業尋找人員、到高校招聘人才,并整合自己企業內部資源,形成一支研發團隊。在起步的前幾年,企業的發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中他們遭遇過研發的失敗,當然,他知道,一份新事業,是不可能輕輕松松就成功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走下去。
奮斗的過程:銷量從100臺到2000臺,效益翻了10倍
2008年,嘉騰電子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第1代AGV(搬運機器人)實現大規模化生產,期間還協助日本豐田汽車改造現有AGV系統,也得到了豐田汽車的大力支持,控制理念和機構設計,及品質管控也都獲得了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指導。當年,嘉騰電子公司賣了100多臺機器人。
當然,這個數量的業績肯定不如陳友期待,但這100多臺機器人卻讓陳友看到了希望。為此,嘉騰電子更加注重產品研發及技術創新,除了加大與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產學研合作力度,還與美國、德國等合作,讓自己的技術水平及產品創新能力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嘉騰電子已經和美的、格力、華為、神龍、海信、LG等名企開展合作。
如今,嘉騰電子已研發出最大載重5噸的搬運機器人,且通過運用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研發出無需在地面鋪設軌道而實現導航的機器人,還能使機器人接收指令、與機器人之間實現交流,而且還能使機器人識別物料、自動裝卸貨物、自動充電等,使搬運系統實現高度“機器人化”。
此外,陳友還向記者“秀”了他公司不久前研發出來的超級電容。陳友說,該電容使得機器人充一分鐘電就能使用30分鐘,據悉,該技術也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客源也滾滾而來。據了解,去年嘉騰電子1000多臺機器人,其中,最貴的機器人已達100多萬元,總體銷售額達8000多萬,經濟效益較創業時翻了10倍。“今年我們預計銷售1500至2000臺,銷售額預計上億。”面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陳友充滿信心。
未來的愿望:盼能為中國機器人研發制造出點力
“企業要改造,就需敢承擔風險,招研發人員來,要創造好的空間給他們,不能要求他們一定要成功,堅持便是勝利。另外,企業也需舍得投入,舍不得孩子就套不住狼。”這是陳友奮斗幾年的經歷積累。
在談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時,如今的成功,并沒有讓陳友自滿,反而讓陳友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創新之路。陳友表示,今年,他還要招聘近100人的高素質科研人才。“沒有技術就是死路一條,必須要有更多研發人才,抵擋國際化競爭壓力的同時,也要滿足更多客戶需求,壯大企業發展。另外,我也希望自己能促進中國機器人水平的提高。”陳友說明了自己的夢想。
陳友表示,技術無止境,客戶的需求就是研發的方向。據悉,有客戶還希望他們能研發出能爬坡的搬運機器人,目前,陳友的團隊已經研發出能爬坡度20度的機器人;可以室外作業的機器人也已經接近成功,還有可以實現智能調度的機器人也在研究中。
“我們公司仍有很多不足,不僅是技術,還有資金方面。我們還要向世界先進機器人學習,滿足客戶需求。另外,我們也要加強融資能力,獲得更多風投支持,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一家風投公司投資我們。”陳友說道。
對于未來,陳友表示,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機器人市場一定會越來越大,而對于嘉騰,陳友還賦予它要提升中國機器人研發制造水平的使命。“我們打算入駐重慶,借那里人才、產業優勢壯大企業,也打算與研發生產機器人手臂的一些公司合作,制造出有腳有手,甚至有腦的機器人,為中國機器人發展貢獻力量。”陳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