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智慧工廠1.0”認為,在現階段,中國制造業應將實現裝備的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作為主要目標,為未來的智能化、知識化和服務化奠定基礎。同時,針對“智能裝備制造商”和“終端制造業用戶”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升級目標。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理事長梁力強先生認為,“‘智慧工廠1.0’概念的提出,使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變得更加清晰了。”
由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提出的“智慧工廠1.0”概念對于中國制造業近期可實現的轉型升級藍圖進行了描述,人們發現,對比由德國政府機構提出的“工業4.0”框架,“智慧工廠1.0”之于中國制造業更具現實意義。
“智慧工廠1.0”認為,在現階段,中國制造業應將實現裝備的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化作為主要目標,為未來的智能化、知識化和服務化奠定基礎。同時,針對“智能裝備制造商”和“終端制造業用戶”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升級目標。在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理事長梁力強先生看來,“‘智慧工廠1.0’概念的提出,使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變得更加清晰了。科技自動化聯盟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通過制定實施方案、建立樣板工程等方式使概念落地,并不斷對這一框架進行完善,助力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在2013年6月26-28日舉辦的2013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自動化展覽會期間,由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和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智慧工廠1.0概念展示及高峰論壇”,將為業內同仁詳細描繪中國先進制造業未來3~5年的現實路徑。
“智慧工廠1.0”的現實意義
成立于2011年的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是由從事科技自動化相關行業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自愿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行業聯盟。聯盟提出了面向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先進制造業的科技自動化理念,“智慧工廠1.0”正是這一理念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的體現。
梁力強指出,“智慧工廠1.0”的現實意義在于,它是在結合全球制造業發展趨勢的同時,更加注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充分考慮中國制造業的理念、技術、管理水平,所繪制出的制造業未來發展模型。“所以我們對智慧工廠1.0的特征進行了適當的分解,在機電一體化、智能、能效、安全、信息等幾方面目標的描述中,‘智慧工廠1.0’概念更多體現的是基礎性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如,在機電一體化方面,“智慧工廠1.0”建議制造企業由初步機電一體化向基本和高度機電一體化發展;在智能化方面,建議制造企業開始引入智能化傳感器,具備初步的遠程狀態監控和故障診斷能力;在安全性方面,則體現為機械電氣安全得到重視,符合國際標準,安全集成自動化開始引入。“我們希望看到的效果是,當終端產品制造商和裝備制造商看到這個模型的時候,一方面感到似曾相識,有些內容自己熟悉并有所實踐,另一方面又受到啟迪和引領,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確改進的方向。”
“在1.0階段,‘智慧工廠’的概念并沒有太多涉及行業特征的地方。”梁力強介紹說,“我們希望首先提供一個基礎的框架,而在2.0、3.0階段,也許會針對不同行業特點提出一些細化的參考模型。”同時,他也指出,目前“智慧工廠”的概念還更多地聚焦在離散制造業,今后也會引入流程行業的一些特征。
循序漸進促概念落地
在中國,已經有一些制造企業在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方面走在了前列,但梁力強認為,除了少數外資主導的工廠,目前還沒有一家本土企業真正實現“智慧工廠”。傳統的制造企業升級改造面臨著許多瓶頸,這也為“智慧工廠”的實施帶來了挑戰。“對支撐智慧工廠實現的自動化技術而言,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建立統一的通訊標準,二是統一的軟件編程環境。在這兩方面,EtherCAT和PLCopen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選擇。”
“智慧工廠1.0”目前還處于概念推廣階段,梁力強表示,科技自動化聯盟將利用3~5年的時間,通過循序漸進的持續工作促使概念落地。“在概念推廣階段,我們會舉辦一些針對不同行業或技術子領域的研討會,同相關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讓更多的人了解‘智慧工廠’的概念和框架;接下來,我們計劃建設樣板工程,讓大家實實在在地了解到智慧工廠在降低成本、減少運維、提高效率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他也指出,隨著更多的智能裝備制造商和終端制造業用戶加入科技自動化聯盟,“智慧工廠”將會產生更加積極深遠的影響。
配合今年“智慧工廠”的主題,2013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自動化展覽會還將有機器人應用技術、傳感器連接器、運動控制技術和增材制造(3D打印)四大專題技術展示,覆蓋北京展覽館7個展館,展出面積超2萬平方米,規模創歷史新高,預計將迎來近200家行業領先企業以及15,000名專業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