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互聯網的移動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手機上網用戶的迅速增長,更對中國經濟模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移動化讓手機迅速成為填充消費者碎片時間的工具,上網、視頻、游戲、通訊、購物等都可以通過移動端解決,中國網民呈現了“永遠都在線”的特征。
據統計,2010年網購成為互聯網經濟最大區塊,占比35.9%,2012年這個數字增長到52.7%。電子商務的潮流大大促進了傳統企業的渠道轉移,以二維碼為代表的移動技術將進一步加強這個趨勢。一些不便于轉型為電商的行業,通過二維碼做促銷和支付的線上化。在過去的一年當中,中國的二維碼掃描量增長了4倍。
在交通領域,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可以讓消費者與服務商之間的信息直接互通。乘客將自己的即時位置以及目的地發送給出租車司機,出租車司機便能實時響應需求,降低空車率;在餐飲領域,“永遠都在線”影響更具深度。數據顯示,“餐飲美食”是用戶團購最多的商品類別,達到整體團購占比的70.3%;在娛樂領域,在線視頻成為重要的娛樂手段,云視頻產品的出現使在線視頻跨屏體驗成為可能,無論通過PC、平板或手機,實現用戶隨時隨地、跨屏不間斷地享受視頻。
在改變中國網民網絡使用習慣的同時,移動互聯使媒體對生活實現了全面包圍——消費者的在線生活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電子商務成為商業的未來,新媒體成為最受關注的媒體,而數字營銷也將成為下一代的營銷。
隨著中國網民逐步成為“智能消費者”,傳統的營銷模式正在被顛覆。調查顯示,53.3%的用戶在家休閑時用手機網購,26.2%的用戶在上班、上學時用手機網購,還有13.9%和10.6%的用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排隊等候時用手機網購。消費者這種非線性的購物行為,使傳統營銷渠道失效。
移動互聯網讓消費時間碎片化這一趨勢也愈加明顯。“去實體店體驗,然后去線上購買”(showrooming),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習慣。這讓傳統營銷規劃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數據顯示,中國用戶在店鋪中使用手機Showrooming的各種行為當中,34%通過手機對比不同店鋪的價格,21%會給商品拍照或記錄產品名稱細節,以便后續了解更多信息,還有16%用手機上網查詢產品信息或進行比較。
消費者對網友評論的信賴,對品牌信息傳達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有調查表明,當前中國網民對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信任度,高于CEO、政府官員、學者專家等其他人。在媒體形態與消費者行為都發生變化的環境下,企業和廣告主只有通過更加智能的營銷模式,更智能的媒體投放手段,才能幫助品牌信息更快更深地走進消費者心里。首先,在內容方面,營銷信息需要向“服務型的內容”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支持決策的高質量內容,才能加強營銷效果;其次,移動互聯網時代,當用戶的購買行為不再遵從傳統的營銷路徑,品牌應更注重“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營銷系統建設,實現營銷節奏向“實時響應模式”升級;第三,完成營銷渠道向“移動化”升級,把握每一個消費者關注的機會,快速完成交易,縮短營銷周期。
無論媒體環境如何變化,用戶并沒有抗拒消費、抗拒商業信息,他們只是選擇了更便捷、更適合他們的途徑。移動互聯在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工具,品牌通過更加智能的方式,可以為用戶提供真正的價值和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