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元華 于春暉
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因此,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產業結構調整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對金融改革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以金融改革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討。
產業結構優化需要金融大力支持
金融是社會資金流動的主要渠道,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具有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金融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能夠促進資金等資源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有序流動。金融發展所內含的融資功能,可以帶動外部資金以及品牌、專利、技術、人才、制度等與當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相結合,共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在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金融體系中,良好的資本形成轉化機制和暢通的產業資本來源渠道,能夠有效提高產業結構優化能力。在有效的金融體系中,種類齊全的金融機構、多樣化的金融工具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高級化的金融市場結構,能夠為產業資本的流動和配置提供保障,推動競爭力強的產業更快發展,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的水平和速度。金融的發展有利于提高儲蓄—投資轉化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經濟運行環境。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有助于傳統產業的發展,以資本市場為主的金融體系有利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金融體系主要通過資金形成轉換機制、資金流動導向機制、產業整合機制、信用催化機制、分散風險機制促進資金供給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影響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平和速度。
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在空間上的優化。金融通過對產業資本流動的導向作用,引導金融資源在各產業和部門中流動,促進產業結構均衡協調發展。隨著資本流向改變,產業會從高梯度地區向低梯度地區轉移,實現產業空間布局的重構。就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合理化而言,其關鍵在于金融體系合理發揮功能,通過支持產業關系協調和產業地位協調,促進產業結構在空間上的優化。
產業結構升級需要金融大力支持
金融對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主要是通過對技術進步、產業融合和新興產業發展等的支持來實現的。
以金融支持產業技術創新。技術創新與知識轉化離不開金融支持。良好的金融體系通過甄別并投資于那些具有創新產品和創新工藝的項目,從源頭上為創新提供資金支持。金融的支持會加快科技成果傳播、普及并轉化為生產力,從而促進更大范圍的科技創新。
以金融支持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產業結構高級化的重要表現。產業融合是在資本運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融向不同產業流動和滲透,通過資本運作形成資本融合,推動產業之間的重組與協作,最終實現以資本融合為紐帶的產業融合。
以金融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擁有成為新的主導產業的潛力。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需要資金支持。金融業利用其監督及信息優勢,把金融資本投向那些發展潛力大、預期收益好的新興行業,聚集人力資本,促進技術創新,孵化和孕育新興產業,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構建有競爭力、有市場前景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高級化。
以資本流向變化推進產業優勝劣汰。在資金市場化配置的條件下,資金會在利潤導向作用下流向利潤較高的產業部門,從而推動處于產業鏈高端、投資回報率高的產業部門較快發展;而那些缺乏成長性、不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則往往由于缺少金融支持而受到抑制或選擇退出。
金融改革創新應與產業發展有效對接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重視并解決好以下問題。
金融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性需要加強。有學者發現,目前金融改革發展相對滯后,資本流動存在扶持落后行業的異化行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發揮不理想。有學者認為,由于股票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缺陷,造成股票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反映上市公司的業績,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不利于新興產業的發現和發展。
資金投向粗放問題需要解決。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不是缺少流動性,而是粗放的發展方式以及利率信號失靈導致的資源錯配。我國金融系統偏好于為大企業、大客戶提供融資服務,對中小企業服務明顯不夠。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得到資金的往往是特殊部門和行業,而大量前景看好、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創新型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資金需求很難得到滿足。
金融投資效益低下問題不容忽視。我國金融放貸市場主體單一,金融放貸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導致金融體系的整體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不高。金融資源配置與市場對資金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金融投資效益低下。
城鄉“二元金融結構”需要調整。農村金融與農村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村金融無法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信貸需求。與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相對應,金融領域也呈現明顯的“二元性”特征。正規金融服務在農村的供給能力不足,使得農民求貸于利率較高的民間借貸,造成了農村民間金融的活躍盛行。
以金融改革創新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應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著力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總規模,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融資成本。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國外資本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進行長期投資,擴大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的資本供給。努力將投機行為變成投資行為,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循環末梢,增強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發達的金融體系和良好的金融環境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的重要保障。推動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需積極培育和完善風險投資,完善創業板市場,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和產權交易市場等,從而為高風險、高成長的高技術企業和新興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條件。
著力增強創新驅動新動力。資本市場在創新體系中擔當著關鍵性角色,具有樞紐、杠桿和帶動作用。資本市場快速健康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創新,并將深層次改善產業發展的綜合環境與制度基礎。應從多個層面深化金融體系創新,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金融資源在創投產業的配置,并在此基礎上帶動其他資源向創新型新興產業聚集。
著力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建立完善農業產業升級的金融支持體系,充分發揮商業金融支農的積極作用。鼓勵農村金融創新,擴大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將其改造成規范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促使民間金融陽光化、規范化發展,引導民間資本投向實體經濟和新興產業,發揮民間金融在支農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著力完善金融運行和監管制度。發揮好金融創新助推經濟發展的作用,需按照審慎監管的總要求完善金融監管。看準了的,應全面推開;還沒有看得非常清楚的,應讓一些有優勢的地方先行先試。在確保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產業發展的同時,使風險處于可控范圍。處理好推進金融創新和維護金融穩定的關系,堅決避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