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約1000多億噸,其中已探明的儲量約為380億噸。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在進行海上石油勘探,其中對深海進行勘探的有50多個國家。
海洋勘探開發始于20世紀初。從那以后,隨著技術的進步,深水的定義在不斷擴大。在1998年以前,只要離開大陸架即水深大于200米,就認為是深海。1998年以后水深擴大到300米,而現在普遍認為水深大于500米為深水。
技術的進步使得鉆井越鉆越深。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海上石油工業用了近30年的時間實現了在100米深水區生產油氣,又用了20多年達到近2000米深的海域,而最近10年油氣生產已接觸3000米深的水域。尤其在鉆井、浮式生產系統和海底技術方面的改進和創新,大大降低了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和作業支出。1998年以來,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平均資本費用呈下降趨勢,每桶石油的資本支出已從10年前的6美元/桶下降到現在的不到4美元/桶。深水油氣勘探開發項目的綜合成本與淺水項目越來越接近。深水油氣項目的開發周期(從發現到油氣投產)越來越短,20世紀90年代后期發現的油氣田一般在5年至6年內投入生產,而10年前至少需要8年時間。隨著深水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開發周期還可能進一步縮短。
深海石油的勘探開發是石油工業的一個重要的前沿陣地,是風險極高的產業。雖然國際上諸如北海,墨西哥灣、巴西以及西非等地深海石油開發已經有了極大的發展,但代價是極高的。與大陸架和陸上勘探鉆井作業相比,深水作業的施工風險高,技術要求高、成本非常昂貴,因而資金風險也極高。
深海油氣資源勘探最直接的風險是極大的施工風險。海洋平臺結構復雜、體積龐大、造價昂貴,技術含量高特別是與陸地結構相比,它所處的海洋環境十分復雜和惡劣。風、海浪、洋流、海冰和潮汐等時時作用于平臺結構,同時還受到地震、海嘯作用的威脅。在此環境條件下環境腐蝕、海生物附著、地基泥層沖刷和基礎動力軟化結構材料老化、構件缺陷、機械損傷以及疲勞和損傷累積等不利因素都將導致平臺結構構件和整體抗力的衰減,影響結構的服役安全度和耐久性。
雖然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風險很大,但所獲得的回報也很大。淺水油氣田的總儲量雖然仍占主導地位,但主要是與中東一些巨型油田所占的比重有關。然而,深水油氣田的平均儲量規模和平均日產量都明顯高于淺水油氣田。因此,盡管深水油田勘探開發費用顯著高于淺水,但由于其儲量和產量高,使得單位儲量的成本并不很高,這才吸引了許多油公司都去深海“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