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船舶報
日前,船舶工業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正式發布。受船市整體低迷影響,接單難、交船難情況有所加劇,行業轉型升級整體收效不大,不少船企陷入聽天由命的困境。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顯露出走高端路線、搶接高技術船訂單的“霸氣”,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工市場攻城略地,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海工接單金額超過常規船……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對轉型升級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轉型升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曲,也是船舶行業的當務之急。一方面,船市低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漲價、人民幣升值等使我國船舶工業長期仰仗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而國際社會對船舶綠色、節能、環保的要求日益提升。在技術成為競爭重要籌碼的環境下,我國造船業“粗放增長”的道路走到了盡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
然而,目前來看,像滬東中華、外高橋造船、中遠船務這樣在轉型升級中取得明顯成效的企業屈指可數。這是因為,一些企業雖然年年講、月月講轉型升級,但缺乏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主要領導發展理念落后,危機意識和緊迫感不強,缺乏激情進取的精神,自然也就缺少轉型升級的方法。有的企業換個領導班子或換個主要領導,情況就大不一樣。這也充分說明,在企業自身條件和面臨環境相似的情況下,對待轉型升級不同的態度,就會帶來迥然不同的結果。
在認識到位的情況下,船企還要充分關注轉型的固有規律,雖然轉型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也不能盲目亂轉。首先,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集中火力打殲滅戰。產品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事關企業長遠發展的大局,要想成功,一定要分析市場走向,結合自身優勢,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提前進行技術和人才的相關儲備。轉型升級可以是提升現有產品的技術含量,也可以是開拓新的業務領域。當然,在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時,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要堅持相關適度多元的原則。
其次,要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準備。提升現有產品的技術水平,需要持續創新;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則需要進行技術和人才儲備,建立新的客戶體系,不斷創新生產和經營模式。這些都不能一蹴而就,其中的風險和難度很大,企業必須做好充分調研和充足準備。
最后,要堅持技術制勝的原則。進入新的領域,企業必須有過硬的產品和技術,方能搶得市場;而且在新的領域站穩腳跟后,仍需堅持不懈地進行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否則,轉型升級也難以成功。
每一次危機,擊倒的都是無視環境變化而墨守成規的企業,都是行動遲緩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船舶企業應當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提前謀劃,有序推進,不斷克服困難,執著前行。只有這樣,才能重塑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