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核工業報
如今,核技術已在電力、醫療、工業、環保等領域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以核電為例,全球運行核電機組多達435臺,16%的電力供應來自核能。在許多核電發達國家,核電已成為電力供應的主力軍。目前,我國核電事業也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運行中的核電機組有17臺,在建核電機組28臺。
同其他技術應用一樣,核能利用也有其潛在的安全風險。為了保證核設施的正常運行、預防事故以及在萬一發生事故時緩解事故后果,保護工作人員、保護公眾和環境免受過量的輻射危害,核工業界采用了一整套哲理、方法和技術,國家實施了極為嚴格的核安全監督管理,以確保安全。隨著科技進步,核電廠發生重大核事故的可能性已低至百萬分之一,但概率再低也不意味是零。核電的安全性不容置疑,但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還必須高度重視核事故應急準備工作,2011年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核應急體系經受住了歷史檢驗
2012年3月27日,我國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圍繞加強核材料、核設施安全的主題,全面闡述了我國在核安全領域的政策主張、所作努力和重要舉措,強調了我國在加強核安全、核應急領域的主張,引起了強烈反響。這些主張體現了我國政府加強核應急管理、有效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職責的鮮明立場,也從一個方面對我國核安全、核應急工作進行了最好的詮釋。
我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核應急工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秦山、大亞灣核電站建設之初,我國就全面啟動了核事故應急準備工作。為加強對核事故預防和救援工作的領導,國務院于1995年成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簡稱國家核應急協調委),負責研究制定核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方面政策措施、統一組織協調全國核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等職責,地方人民政府和核設施營運單位也建立了核應急組織,形成了三級管理格局。2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核應急組織認真貫徹“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核應急工作方針,核應急各項準備工作推進有序,成效顯著。
2008年以來,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簡稱國防科工局)為牽頭單位的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在應對四川汶川地震險情、配合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核安保工作、應對日本福島特大核事故影響、應對四川蘆山地震影響等重大核安全核應急事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應對工作是我國核應急工作的縮影,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重大應對中,我國核應急體系經受住了歷史檢驗。
新的歷史條件下,眾多復雜因素紛至沓來、相互交織,快速發展的核能事業,頻發、多發的多類自然災害,不斷強化的以人為本和安全第一等理念,國際社會對核應急核安全重視力度加大,核應急工作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凸顯,這些都給我國核應急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升級頂層設計 做好戰略謀劃
新課題意味著新挑戰,也意味著唯有全面升級,才能滿足和應對時代對我國核應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這其中,進一步統籌做好核應急管理、實現核應急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去年4月,國家核應急協調委五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核應急工作“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重點完成的5個方面20多項任務,全面為我國核應急工作明確了目標。
為了適應我國核應急工作全面升級的要求,國家核應急協調委組織對2005年頒布的《國家核應急預案》進行再次修訂。據了解,此次修訂版《預案》與之前相比,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強,結構內容更加合理,職責分工更加明晰,準備工作要求更加具體,指揮協調關系更加順暢、應急處置流程更加科學。該預案還拓展了我國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領域,不僅強調民用核設施要做好核應急準備工作,其它核設施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在加強指導綱領設計的同時,核應急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國家核應急技術支持體系、救援體系和核應急能力建設也在同步推進。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國進一步加強核應急法規標準體系建設,重點開展《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修訂研究、《國家級核應急救援隊建設標準》研究制定、完成《核應急演習管理規定》修訂等工作。各級核應急組織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完善核應急相關部門規章制度。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國家核應急響應、核應急監測、核應急輻射防護、核應急醫學救援、核應急航空監測、核應急氣象監測預報、核應急海洋監測、核應急行動等8類技術支持中心及相應的核應急救援分隊,建設了輻射監測、海洋監測、食品和飲用水輻射監測、核應急醫療救治等4個網絡,形成了核應急技術支持體系和救援體系,基本具備了核應急狀態下實施救援的堅實能力。
強基固本 提升能力
我國核應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形成一個全國的核應急救援網絡,在一旦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所有資源能夠積極兼容并實現最佳調配,完成核應急工作任務。“重特大核事故的應對,是整個體系的協同,靠的是完備的預案,靠的是訓練有素的隊伍和精良的裝備,靠的是先進的技術。”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委員兼國家核應急辦主任、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認為,“只有基礎夯實了,戰時才能攻堅克難,守得住防線。”
多年來,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著眼于建體系、強能力、重實戰的要求,不斷夯實組織基礎,持續加強隊伍建設,使我國的核應急管理和人才隊伍不斷得到加強。
近年來,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成員單位由原來的18個增加到24個,設立省級核應急組織的省份由12個增加到了16個,我國核應急組織機構和核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同時,在國家核應急協調委牽頭部門國防科工局專門設立核應急安全司,增加了國防科工局軍用核設施核安全技術審評監督中心和核應急響應技術支持中心的編制,新設立了國家核安保中心,并擴充加強了相關的核應急專業人才隊伍。
國家核應急協調委高度重視發揮專家智庫的作用,將原有的“專家組”升格為“專家委員會”,從有關高校、科研單位以及與核相關的機構中遴選出35位專家,這其中包括4位中科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國家核應急工作的“智囊”,這些專家在日常工作中,對核應急工作提出重要意見和建議,指導人員培訓,遇到緊急情況,將對應急處置出謀劃策。
核事故影響無國界,核應急工作無小事。“基于我們的核應急專業能力,以及按照積極兼容原則構建的國家綜合實力體系,特別是,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共克時艱解難題的社會主義政治優勢,我們完全有能力、有實力、有信心做好一旦發生核事故的應急應對工作。” 國家核應急辦副主任、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應急安全司司長姚斌表示。
在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理念的指引下,我國核應急工作將按照基礎堅實、系統發展、管理有序的要求繼續穩步發展、闊步邁進、全面推進,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筑造一道讓社會安心、讓人民放心、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